[实用新型]高速列车制动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1411.4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8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伟;钱坤才;郭立宾;黄彪;郭晓晖;杜利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F16D65/84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陆明耀 |
地址: | 213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列车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列车制动装置,尤其是一种高速列车制动盘盘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盘形制动装置已经大量运用于160km/h以上速度等级的普通列车和高速动车组上,速度超过100km/h的城轨列车上也用上了盘形制动系统,因此大力发展盘形制动系统将是一个趋势;盘形制动系统主要是依靠制动盘与摩擦材料间的摩擦作用把动能转化为热能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实现车辆的停车制动。
现在高速列车上所用的制动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以CRH2型动车组用锻钢结构制动盘,此种制动盘是盘面内侧伸出连接爪,通过连接爪上螺栓孔用螺栓把制动盘紧固到车轮或者盘毂上,这种结构的锻钢结构制动盘往往很重,盘体的锻造成型工艺比较麻烦;另一种是以CRH3型等动车组用铸钢结构制动盘,此种制动盘是通过盘面中心孔用螺栓把制动盘紧固到车轮上,通过螺栓压紧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这种动力传递方式使螺栓承受剪力,螺栓容易变形或断裂,从而使制动盘的强度较低,以上两种制动盘的通风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锻造成型简单和强度高的高速列车制动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列车制动盘,包括具有中孔的盘体,盘体具有摩擦面和位于摩擦面背后的内侧面,盘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盘体的内侧面上一体锻造有多个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和凸台,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和凸台的侧面均具有拔模斜度,安装孔穿过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所述凸台上具有径向销槽。
所述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在圆周方向间隔60°均匀分布于盘体的内侧面上,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在圆周方向间隔30°均匀分布于盘体的内侧面上,凸台在圆周方向间隔60°均匀分布于盘体的内侧面上。
所述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和凸台的底部与盘体的内侧面之间均采用圆弧面过渡。
所述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和凸台的底部与盘体的内侧面之间的圆弧面的圆角半径为10~25mm。
所述第一板状径向散热筋的两个周向侧面均采用15°~18°拔模斜度,两个径向侧面均采用25°~30°拔模斜度。
所述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的两个周向侧面均采用15°~18°拔模斜度,两个径向侧面均采用25°~30°拔模斜度。
所述凸台的侧面采用15°~18°拔模斜度。
所述凸台的下部具有过渡台阶。
所述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上具有制成一体的安装孔座,安装孔座两个轴向侧面为圆锥面或者弧锥面,所述安装孔穿过安装孔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盘体的内侧面上一体锻造有多个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和凸台,因此加大了空气的流通,散热效果好,结构强度也高,又由于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和凸台的侧面均具有拔模斜度,因此锻造成型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2所示,一种高速列车制动盘,包括具有中孔的盘体1,盘体1具有摩擦面1-1和位于摩擦面1-1背后的内侧面1-2,盘体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安装孔1-3,所述盘体1的内侧面1-2上一体锻造有多个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1-2-1、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1-2-2和凸台1-2-3,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1-2-1、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1-2-2和凸台1-2-3的侧面均具有拔模斜度,安装孔1-3穿过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1-2-2,所述凸台1-2-3上具有径向销槽1-2-4。
参见图1、2所示,为了方便制造,而且能够更加合理的布置,所述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1-2-1在圆周方向间隔60°均匀分布于盘体1的内侧面1-2上,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1-2-2在圆周方向间隔30°均匀分布于盘体1的内侧面1-2上,凸台1-2-3在圆周方向间隔60°均匀分布于盘体1的内侧面1-2上。
参见图2所示,为了更加方便制造,所述第一径向板状散热筋1-2-1、第二径向板状散热筋1-2-2和凸台1-2-3的底部与盘体1的内侧面1-2之间均采用圆弧面2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14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无烟高效燃烧蒸汽锅炉
- 下一篇:一种自动侦测变速档位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