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软包单体电池成组的并联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98624.8 | 申请日: | 201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彬;朱广炎;张军;袁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H01M4/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孙大为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单体 电池 成组 并联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中的软包单体电池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组技术越来越重要,尤其连接部分对电池组的安全性和电性能发挥至关重要。
目前的电池组均是由大量的单体电池通过串联、并联组成的,针对单体电池采用的软包电池的电池组,连接部分的处理成了成组技术的关键之一。现在的成组技术连接部分大家采用锡焊、电阻焊、铆接、螺丝紧固连接的比较多,对于电连接,连接部分解决不好,将会造成电池组的结构可靠性差、电性能下降、局部发热大,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组中的软包单体电池连接结构,可以实现软包单体电池的模块化,成组后的模组可以实现单独电流导通,模组之间可以任意串联和/或并联,同时模块形状规则,串联和/或并联连接方式简单,使用该电池模组形成的电池系统其内部电池模组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后,内部结构稳定,空间利用率高,抗震动能力强,同时通过使用该电池模组,可以制备出满足不同规格要求的电池系统。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包单体电池成组的并联连接结构,包括:顶部绝缘罩1、集流体2和模组顶盖4;所述集流体2具有可延伸性,可按照并联单体数目进行极耳孔槽扩展;集流体2两侧部分具备外延,使与顶部绝缘罩1进行卡位;集流体2采用螺孔延伸结构,延伸的螺孔结构与顶部绝缘罩预留的孔位进行紧配合卡位;并联后的软包单体电池5的极耳通过顶部绝缘罩和集流体2的预留孔槽,然后弯曲与集流体2进行平面接触,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实现软包单体电池的模块化,成组后的模组可以实现单独电流导通,模组之间可以任意串联和/或并联,同时模块形状规则,串联和/或并联连接方式简单,使用该电池模组形成的电池系统其内部电池模组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后,内部结构稳定,空间利用率高,抗震动能力强,同时通过使用该电池模组,可以制备出满足不同规格要求的电池系统。
优选的,顶部绝缘罩1将单体电池本体与集流体2隔开,卡扣结构与模组顶盖进行卡位,开孔与集流体2的延伸螺孔进行紧配合。
优选的,该电池为铝塑膜封装的软包电池。
优选的,集流体2采用铜基材,延伸卡位螺孔。
优选的,有强化焊接镍带3加强固定软包单体电池5与集流体2。
优选的,模组顶盖4通过卡勾实现对集流体2的固定加强,通过下凸结构实现对焊接区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结构软包单体电池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结构顶部绝缘罩1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结构集流体2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结构模组顶盖3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软包单体电池连接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顶部绝缘罩1、集流体2、强化焊接镍带3、模组顶盖4和软包单体电池5组合而成;
将顶部绝缘盖1和集流体2进行装配,将2-5集流体卡位和1-3集流体卡位槽对位装配,将2-4卡位螺柱和1-2卡位螺孔对位装配;将并联好的软包单体电池极耳顺位安装进极耳槽,顶部绝缘罩1与顶部电池框(与连接结构无关,未做说明)进行卡位装配,固定好后,将软包单体电池的极耳进行折弯紧贴集流体处理,进行焊接。极耳焊接完成后在上面进行强化焊接镍带3的二次焊接。盖好模组顶盖4。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于为了描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基于本实用新型启示的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也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法,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以及多种替代方式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8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FPGA和RF技术的无线抄表系统
- 下一篇:弹出式电池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