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7285.5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4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栋;张黎;段珍珍;陈锦辉;赖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00 | 分类号: | H01L23/00;H01L23/4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片级 封闭 联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互联技术,即以填充金属的硅通孔在垂直方向(Z轴方向)重新分布电极或线路,实现互联从芯片或载片一侧转移到另一侧,结合平面上(X,Y平面)的重新布线技术,使得互联可以在整个X,Y,Z方向进行;通过硅通孔互联技术,极大增加了封装设计的灵活性,同时为三维堆叠封装创造了条件。
对于利用硅通孔实现电极在芯片不同侧进行重新分布的应用来说,当前业内的主要方法是形成硅通孔、钝化、开出钝化层窗口暴露芯片电极表面,然后在孔内填充金属与电极表面相连;由于可形成硅通孔区域比较有限,且硅通孔太大填充金属后容易由于热膨胀系数(CTE)不匹配导致使用时开裂,所以通常硅通孔尺寸需要比较小,这样开出的钝化层窗口也只能相应变小,导致填充金属与芯片电极接触面积十分有限。接触面积不够导致填充金属与芯片电极结合力不够,使用时经常由于受力拉扯导致断开;同时由于接触面积不够导致接触电阻变大,通电时产生的焦耳热反过来又增大了接触电阻,这往往导致芯片电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同时,由于芯片电极往往极其薄,在钝化层窗口形成过程中被刻蚀或被击穿,也经常导致可互联面积减小,结合力减弱及接触电阻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互联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增加填充金属与芯片电极结合力,又增加填充金属与芯片电极导电率的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包括设置有芯片电极及芯片感应区的芯片本体,在所述芯片本体及芯片电极的上表面设置金属凸块;在所述芯片本体及金属凸块的上表面设置隔离层,隔离层不覆盖或者覆盖芯片感应区;在所述隔离层上表面设置有盖板,在隔离层不覆盖芯片感应区时,盖板、隔离层以及芯片本体之间形成空腔;在所述芯片本体上形成硅孔;在所述硅孔孔壁及芯片本体下表面设置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及芯片电极上形成连接孔,在所述连接孔内及选择性的在绝缘层上设置金属线路层;在所述绝缘层及金属线路层上选择性的设置线路保护层;在所述金属线路层露出线路保护层的地方设置焊球;其特点是:金属凸块形成于芯片本体及芯片电极上表面,连接孔贯穿于绝缘层及芯片电极,且停止于金属凸块表面或内部;金属线路层与芯片电极在连接孔侧壁互联,且与金属凸块在连接孔底部或同时在连接孔底部及侧壁互联。
本实用新型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所述连接孔位于绝缘层、芯片电极以及金属凸块的部分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金属凸块与芯片电极的互联,连接孔贯穿于芯片电极且停留在金属凸块表面或内部,填充金属不仅与芯片电极在连接孔侧壁互联,而且与金属凸块在连接孔底部或同时在连接孔底部及侧壁互联,增加了结合强度,增加了结合可靠性。
2、金属凸块与芯片电极的互联,连接孔贯穿于芯片电极且停留在金属凸块表面或内部,填充金属不仅与芯片电极在连接孔侧壁互联,而且与金属凸块在连接孔底部,或者与金属凸块在连接孔底部及侧壁互联,起到减少接触电阻,增加电导率、及提高芯片电性能的作用。
3、金属凸块与芯片电极的互联,连接孔停留在金属凸块表面或内部,可以有效避免芯片电极太薄容易被刻穿或击穿,从而避免电极穿孔导致互联面积减少、连接强度变弱及接触电阻增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带空腔型)的切面示意图。图示隔离层没有覆盖于芯片感应区,从而形成空腔。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不带空腔型)的切面示意图。图示中隔离层覆盖于芯片感应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的连接孔细节切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的连接孔细节切面示意图。相比与图3,图4的区别是连接孔贯穿于绝缘层及芯片电极,且停止于金属凸块内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的具有两个或多个连接孔细节(图中为两个连接孔)切面示意图。图示中连接孔位于绝缘层、芯片电极及金属凸块表面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圆片级封闭孔互联结构的具有两个或多个连接孔细节(图中为两个连接孔)切面示意图。相比与图5,图6的区别是连接孔贯穿绝缘层和芯片电极,并且停止于金属凸块内部。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72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