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2159.0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知霖;李全林;梁惠群;马志权;廖华;冯伟文;陈宇庆;吴颖刚;李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番禺灵山造船厂有限公司;江门市新粤丰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H11/04;B63H11/107;B63C1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147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海上 救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救助船,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大陆及其大陆架有限资源已不断迅速减少,开发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为寻求新的能源,很多国家尤其发达国家把目标放眼于海洋,加快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掀起了新的海洋资源的竞争高潮。海上石油开采,渔业资源的开发及稀有金属的探测等等,成为各国对海洋资源争夺的目标。随着这种形势发展,各种专业的船种因而不断产生,而且数量也逐渐增加。因其功能的单一性,在海上作业时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加之近期地球温度日渐升高,给天气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时而风暴、时而海啸,对在海上作业的船只带来一定的麻烦,海事时有发生,甚至于出现海难事故。单一功能的作业船难以应对复杂的天气情况,虽然生产建造了不同功能的救助船,但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救助现场。
为了增加船舶推力和保护螺旋桨,现有的救助船都安装了导流管。导流管的安装位置均于船体的艉部,若为单导流管则安装于船的舯纵剖面位置;若为双导流管则安装在舯纵剖面两侧,基本为对称安装。现有的导流管与船体的连接基本都是悬臂式的支臂;悬臂式导流管采用V型的连接结构居多。
V型悬臂式导流管包括导流管管体和支臂;导流管管体为空心的锥管体结构,螺旋桨设置在导流管管体内,螺旋桨与推进轴连接,推进轴通过减速箱与电动机连接,推进轴上设有轴套;导流管管体设置在船体的艉部下端,导流管管体通过支臂与船体底部连接,支臂是两根,且与导流管管体的截面中心连线成60°~120°的角度。因每支臂与船体的连接只有一个点,与导管连接也为一点,船体与导流管管体组成悬臂式的结构。导流管管体的后端设有舵杆,舵杆上设有舵页,舵杆上端与船体底部连接;推进轴上的轴套通过人字支架与船体底部连接。
悬臂式导流管因螺旋桨的运转,推进轴运转的振动,水流对船底板及导流管的拍击,而导流管与船体的连接为悬臂结构,承受着螺施桨水流的直接冲击,若与船体的连接只有单点,则形成类似一支旗杆上的旗,受到风力的吹动,发出响声和使旗杆摇曳,加上航行过程有海浪对船体的拍击,增大了船体的振动和噪音,由其频率形成级数时,而产生共共鸣使噪音和振动更为严重。而且,工程救助船舶进行海上救助时,可能会出现火灾、杂物漂浮,海面或海中的垃圾杂物等漂流物多,救助区域海况非常复杂,容易造成螺旋桨缠绕等故障。而当有海难发生时,要求工程救助船舶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抢险,螺旋桨的灵活操纵有其特殊的意义,螺旋将被缠、船体的振动与噪音将严重影响救援工作进展。
到目前为止,一种能在狭小环境下作业,反应灵活,既有拖、顶、供给、补给、对外消防,又能救援海难人员,寻找遇难者的多功救助船,随时待命抢险的多功能救助船尚未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拖、顶、供给、补给、海上救助,运行稳定,反应灵活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包括船体、导流管、水下机器人、吊机、拖缆机、水幕装置、快速救援艇、医务室、冷冻室和拖带钢丝绳;拖缆机设置在主甲板上,位于船体中部;拖缆机与拖带钢丝绳连接;水下机器人、吊机、拖缆机、快速救援艇、医务室、冷冻室设置在主甲板上,吊机通过吊链分别与水下机器人和快速救援艇连接;水幕装置布置于二层甲板顶部;
两导流管安装在船体的艉部,位于舯纵剖面两侧;导流管包括导流管管体、支臂、连接支架;导流管管体为空心的锥管体结构,螺旋桨设置在导流管管体内,螺旋桨与推进轴连接,推进轴通过减速箱与推进柴油机连接,推进轴上设有轴套;导流管管体设置在船体的艉部下端,导流管管体通过支臂与船体底部连接,支臂与导流管管体的截面中心连线成60°~120°的角度;导流管管体的后端设有舵杆,舵杆上设有舵页,舵杆上端与船体底部连接;所述导流管还包括艉柱;连接支架包括三根连接杆,呈Y型结构,上端两根连接杆成V结构,一端连接推进轴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船体底部;下端一根连接杆一端连接推进轴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艉柱,艉柱一端连接舵杆的底部,另一端与导流管管体底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番禺灵山造船厂有限公司;江门市新粤丰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番禺灵山造船厂有限公司;江门市新粤丰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21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马达转弯机构
- 下一篇: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