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架构件以及由该车架构件组合而成的车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4057.4 | 申请日: | 2011-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3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宇 |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K1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006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构件 以及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架构件以及由该车架构件组合而成的车架。
背景技术
车架是提供可支承车身和那个供车辆其他构件安装的平台。车架也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早期汽车所使用的车架,大多都是由笼状的钢骨梁柱所构成的,也就是在两支平行的主梁上,以类似阶梯的方式加上许多左右相连的副梁制造而成。车体建构在车架之上,至于车门、沙板、引擎盖、行李厢盖等钣件,则是另外再包覆于车体之外,因此车体与车架其实是属于两个独立的构造。这种设计的最大好处,在于轻量化与刚性得以同时兼顾。由于钢骨设计的车架必须通过许多接点来连结主梁和副梁,加之笼状构造也无法腾出较大的空间,因此除了制造上比较复杂、不利于大量生产之外,也不适合用在强调空间的四门房车上。随后单体结构的车架在车坛上成为主流,笼状的钢骨车架也逐渐改由这种将车体与车架合二为一的单体车架所取代,这种单体车架一般以“底盘”称之。
现有的车架多采用两根纵梁以及若干根横梁、缓冲装置等构件组装而成,如中国专利号为200920072550.9,名称为“汽车车架”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汽车车架包括相互对称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连接第一、第二纵梁的X型横梁,连接于纵梁尾端的缓冲装置以及安装在纵梁上的碰撞限位总成;所述碰撞限位总成与汽车的轮轴相对应。缓冲装置直接连接保险杠和汽车车架纵梁,可吸收正面碰撞产生的部分碰撞能量,并同时传递分散至汽车车架比较坚固的部分。而碰撞限位总成有效降低了在碰撞过程中,车体前部后移过度挤压驾驶舱,车体尾部前移过度挤压油箱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38185.9,名称为“一种车架和车架结构”的发明专利,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架,该车架包括一对纵梁和多根横梁,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一对纵梁之间,其中,所述车架还包括减振器安装组件,该减振器安装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纵梁和/或横梁且该减振器安装组件的位置偏离于所述纵梁。同时公开了一种车架结构,该车架结构包括该发明申请提供的上述车架和固定覆盖在该车架上的车辆地板件。按照该发明申请所提供的车架和车架结构,由于车架还设置有偏离于纵梁的减振器安装组件,因而不需要在纵梁上预留安装减振器的位置或部件,从而突破了传统车架中必须在纵梁上设置减振器安装位置或部件的要求,进而使车辆的设计和制造更为便利。但是以上车架结构无外乎采用至少一对纵梁以及多根横梁构成,这些纵梁、横梁以及其他车架部件均相互独立,并采用焊接组装,如此,现有的车架都会采用较多的焊点,故而存在结构复杂、焊点较多、整体性较差以及能量传递效率低下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使整车重量减轻的车架构件以及由该车架构件组合而成的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架构件,其要点是: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立柱,其中立柱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并所述第一纵梁、立柱和第二纵梁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纵梁位于所述第二纵梁上方,并在组装好的车架上该第一纵梁位于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一纵梁或第二纵梁的一端向外延伸。采用以上结构,当将该车架构件组合成车架时,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可以按需安装减振座,当然如果需要,减振座也可以独立在任何一纵梁上,另外也可以和车体发生连接关系,在该减振座上通过其他部件安装车轮,即可组装出一侧车轮的底盘构架,以上结构中,采用两根纵梁,能够增加车辆的载重能力,同时,将第一纵梁位于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便于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不发生干涉,给予了便于灵活设置减振座的空间,从而有利于车轮等部件的安装。
为了适应车辆的结构,所述立柱为向外凸的弧形结构,采用弧形结构在车辆碰撞时,能够有效地分散撞击力,从而使车辆更加安全。
在所述第一纵梁或/和第二纵梁或/和立柱上布置有溃缩孔,在本实用新型发生撞击时,溃缩孔周围的结构或部件会逐渐坍塌,溃缩孔能够有效地溃缩吸能,使力量能够沿纵梁有效的传递并减弱,从而增加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节约加工成本,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立柱一体弯折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宇,未经陈志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40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电动三轮车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汽车转向管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