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9577.6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0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程霖;兰燕杰;林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赵爱军 |
地址: | 10110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曲轴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油气混和气离开曲轴箱以前对油气混和气净化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每部车都有排气管将发动机燃烧的废气排出车外,但并没有办法将废气百分之百地排出去,仍会有少部份的燃烧废气经由活塞与汽缸壁的间隙钻进曲轴箱中,一旦进入曲轴箱的油气累积多了,就会形成气压,不但会稀释机油,造成发动机机件润滑不良,还会造成机油异常消耗等严重后果。所以曲轴箱中的油气必须经分离处理。PCV是英文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曲轴箱强制通风)三个字的简写,中文的意思是曲轴箱积极通风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包括一个安装有PCV控制阀的进气管,该进气管一端连接发动机,另一端连接曲轴箱,这样发动机发动运转之后,进气所产生的真空就可以将曲轴箱中的油气吸出来,让它随着新鲜的空气一起进入汽缸烧掉而得以解决污染问题。
常见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为开式系统,这种系统在进气管与曲轴箱之间加装一个带有PCV阀的通风管。其工作过程是:外界的新鲜空气在进气真空作用下,通过加机油口盖等处与大气相通的通风口进入曲轴箱中与曲轴箱中的油气混合后,通过PCV阀被吸入进气系统中进入燃烧室燃烧。这种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简单,但在某些工况下不能将所有曲轴箱中的油气吸入进气系统中,尤其是发动机在大负荷工况下,曲轴箱内油气量增大,进气管真空降低不能将所有油气全部吸入进气系统,部分油气从加机油口盖处排入大气中,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既适用于发动机大负荷工作状态,也适用于发动机小负荷工作状态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第一气管、第二气管、第三气管及油气分离器,所述第一气管上安装有PCV控制阀,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互相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气管连通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导管,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二气管连通所述发动机的气门罩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一软管连通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第三气管连通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所述第三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管包括第一PCV管和第二PCV管,所述第一PCV管一端连通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导管,所述第一PCV管另一端连通所述PCV控制阀,所述第二PCV管一端连通所述PCV控制阀,所述第二PCV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室。
优选的,所述第二PCV管另一端通过第一快速接头连通所述第一腔室。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管通过第二快速接头连通所述第一腔室。
优选的,所述油气分离器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分离油气的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三气管包括第三PCV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三PCV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PCV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单向阀,所述第二软管一端连通所述单向阀,所述第二软管另一端通过节流阀体连通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优选的,所述第三PCV管通过第三快速接头连通所述第二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中,通过加装一个油气分离器来增强系统对曲轴箱内油气的分离能力,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从而避免在发动机曲轴箱内油气排出不尽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可适应增压发动机不同负荷工况条件下油气分离的目的,同时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实现油气分离的零部件少,性价比高,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发动机高负荷状态下的工作说明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发动机低负荷状态下的工作说明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中,通过加装一个油气分离器来增强系统对曲轴箱内油气的分离能力,从而避免在发动机的曲轴箱内油气排出不尽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9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盖罩密封垫
- 下一篇:自移机尾的迈步行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