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电源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55383.9 | 申请日: | 201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8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卢甲;鲁志佩;朱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K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608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源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生活的地球,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显的尤为突出。
铁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中的主要储能方式之一, 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 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电池发鼓现象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池发鼓会使电池在模组里面发生位移,直接影响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2)电池发鼓会使电池的尺寸变大,对模组外壳的强度及所占用的空间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3)电池发鼓的不可控因素对电池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预留难以确定:间隙过小,电池很难装进去,或者会损坏外壳;间隙过大,电池在模组里面容易晃动;(4)电池发鼓的不均匀性,使电池与电池之间的间隙不一致,会影响电池的热均一性。
目前铁电池的发鼓现象是一种不可控因素,因此电池的可靠性较低,并直接影响整个电动汽车或者储能设备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发鼓现象导致电池的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源模块,包括托盘以及若干设置于托盘上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压条固定于托盘上;电池模组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沿厚度方向上层叠的若干个单体电池;
所述外壳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四个侧板和若干用于紧固的支撑条,其中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对立设置,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对立设置,底板位于托盘上;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与单体电池之间设有软性材料,用于紧固单体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电源模块,通过具有底板、四个侧板和支撑条结构的外壳将电池组固定于外壳内,形成电池模组,然后采用压条将电池模组固定于托盘上,因此通过压条与外壳的配合使用,能有效固定电池,防止其发鼓时尺寸和位移变化,保证电池的热均一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壳内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与电池组之间设置软性材料,通过软性材料消除公差和不确定间隙,一方面保证电池组能装入外壳内,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软性材料的弹性防止其晃动,从而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电源模块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条包括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第三支撑条、第四支撑条、第五支撑条和第六支撑条;其中,第一支撑条和第四支撑条分别位于第一侧板的两端,第二支撑条和第三支撑条分别位于第三侧板的两端,第五支撑条位于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之间,第六支撑条位于第四支撑条与第三支撑条之间。通过六个支撑条、底板和四个侧板对进行电池组进行压紧固定,从而确定电池模组的尺寸,一方面保证单体电池之间良好连接,另一方面防止电池发鼓时外壳变形。
其中,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为金属板,第二侧板、第四侧板为塑胶板。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用于直接承受压条的紧固力,并将其传递给外壳内的电池组,从而将若干个单体电池沿厚度方向上压紧使其紧贴。
所述压条为带形状,压条从托盘上延伸至电池模组的第一侧板,然后依次经过电池模组的顶面和第三侧板,最后延伸至托盘上;压条的两端与托盘固定连接。
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的外侧面上均设有斜面凸台;所述压条从托盘上延伸至第一侧板的斜面凸台上,然后依次经过电池模组的顶面和第三侧板的斜面凸台,最后延伸至托盘上。
压条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托盘固定连接。压条的两端与托盘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侧板、第三侧板进一步固定,同时通过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上斜面凸台的设置,将压条的压力传递给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从而使若干个单体电池压紧紧贴,达到使电池夹紧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侧板、第四侧板与电池组之间设有软性材料,用于保护单体电池的极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池模组与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53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分子聚乙烯锂电池复合聚丙烯隔膜
- 下一篇:新型光伏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