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2273.0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6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森;唐茂林;王胜斌;黄敏;李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臻(马鞍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盖 侧翻边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冲压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盖侧翻边是指在模具的作用下,将板材的边缘翻成一定形状的冷冲压工艺方法。由于侧翻边工艺存在取件困难等问题,如图1所示当板件在放到下模具上之前,上下模具是打开的状态,而板件的边缘也是没有翻边的;如图2所示当板件翻边之后的形状,可以看到板件在翻边完成之后是有负角的,要想把板件取出(上下取出),下模的翻边刀块就必须在翻边之后上下模分开后,退出板件以外才可以,但是此时如果下模没有支撑的话,板件放上后会变形。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060914.1,该申请案公布了冲压翻边模具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凸模和凹模,在凹模的入口边缘设置有导入板,该导入板朝模腔一侧的外端倒角。所述的倒角为圆弧倒角,在凸模的两侧设置有翻边时缓冲两侧侧板冲击的缓冲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入板的存在,有效减少了板材被拉进凹模时的剪切力,降低板材被拉裂的几率,提高成品率和翻边质量,但改良后的效果仍不能解决取件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板件翻边工艺中,板件存在着负角,因此等到冲压工序完成之后,冲压工件很难从模具上取下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把压机和模具的上下运动转变成模具翻边部位零件的斜向运动,使翻边刀块沿着板件翻边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翻边,同时下模部分的活动块机构保证了冲压完了之后板件的顺利取出。
2.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包括上模滑动块,上模翻边刀块和上模驱动块,下模驱动块,第一下模滑动块,第二下模滑动块,下模翻边刀块,下模座和上模座;上模滑动块通过带导滑作用的压板固定在上模座上,上模翻边刀块锁在上模滑动块上,上模驱动块直接锁在上模座上面形成一体,驱动用的上模斜向驱动导板直接锁付在上模驱动块上,下模驱动块直接锁在下模座上,第一下模滑动块通过带有导滑作用的压板与下模座连接在一起,第二下模滑动块利用导板与下模座连接,同时第二下模滑动块与第一下模滑动块通过具有驱动作用的斜向导板连接,下模翻边刀块直接锁在第二下模滑动块上面。
第一下模滑动块通过和下模座之间的汽缸推动,使第二下模滑动块复位,这样就对开始时的板件定位起到一个很好的固定作用。
下模驱动块的倾斜方向是严格与翻边方向一致。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翻边模具实现发动机盖的60°的侧翻边;
(2)解决了板件在负角翻边的情况下的板件定位以及冲压完成之后的取件问题,对板件的质量尤其是汽车外板件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保证作用,翻边后的板件具有很好的表面质量,外观光滑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板件翻边之前的形状;
图2板件翻边之后的形状;
图3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的断面图;
图4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的局部主视图;
图5 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的上模滑动块平面图;
图6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的第一下模滑动块平面图;
图7下模驱动块平面图。
图中标注为:1第一下模滑动块,2第二下模滑动块,3下模驱动块,4上模滑动块,5压板,6上模翻边刀块,7下模翻边刀块,8下模座,9上模座,10导板,11上模斜向驱动导板,12上模驱动块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臻(马鞍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臻(马鞍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2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