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2772.1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4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熊免良;李浚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2 | 分类号: | B60K17/12;B60K17/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 传动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具体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其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目前,在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上公知大多是直接驱动,根本就没有变速器。虽然电机能自动变矩,但是还是难以满足汽车行使时的各种复杂的工况需要。对于采用变速器的,也是固定传动比的减速器,通过花键与电机联接。如果要接多档的变速器,因为电机其本身的大小的原因很难给离合器留下足够的空间,因此目前还没有适合这种复杂工况需要的联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动汽车电机与多档的变速器之间的配合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能很好的解决电机与多档的变速器之间的整体联接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其包括电机、变速器,以及安装在它们之间的离合器和飞轮,另外还包括有法兰盘和联轴器。所述电机与变速器通过法兰盘联接;所述飞轮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联接,联轴器的一端穿过法兰盘内孔与电机的输出轴联接,并轴向锁死,联轴器的另一端与飞轮固定,电机扭矩经飞轮、离合器及变速器输出给驱动车轮。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上,用电机代替发动机实现动力输出,电机与变速器通过一个法兰盘联接,布置在底盘中部。电机输出转矩经联轴器传递给飞轮,再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将动力传递给后驱动车轮。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解决电机与多档的变速器之间的整体联接问题,传动系统除联接法兰盘和联轴器需要开发设计外,其他零部件可以完全借用,无需重新开发,成本低、系统简单实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变速器与电机联接法兰盘;
图2A为联轴器与飞轮连接端的示意图;
图2B为联轴器与电机连接端的示意图;
图3为电机与联轴器安装图;
图4为本动力传动系统的布置图 。
图中:1为变速器定位销孔;2为法兰盘上的电机定位止口;3为启动电机安装孔;4为飞轮安装端面;5为渐开线花键;6为电机止口;7为锁止螺栓;8为电机;9为法兰盘;10为联轴器;11为飞轮;12为离合器;13为变速器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及其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动力传动系统是基于传统发动机中置后驱的传统系统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关键在电机与变速器的转矩输出及联接。本系统包括电机8、变速器13,以及安装在它们之间的离合器12和飞轮11,本系统在电机与变速器之间增加了法兰盘9(见图1)和联轴器10(见图2A 和图2B)。
具体安装如图4所示,飞轮11通过联轴器10与电机8联接,联轴器10与电机8输出轴采用渐开线花键5相互啮合,轴向采用一个锁止螺栓7锁死(见图3),防止联轴器10轴向窜动,联轴器10穿过法兰盘9的内孔由其飞轮安装端面4与飞轮11采用6颗螺栓固定。电机8与变速器13通过法兰盘9联接,法兰盘内孔中的电机定位止口2与电机上的电机止口6进行定位,用4颗螺栓锁死,法兰盘的另一端通过变速器定位销孔1及启动电机安装孔3采用4颗螺栓锁死。
本实用新型经过多次路试实验、耐久性实验、疲劳寿命实验等,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特别适用于对车速要求不高的中低速纯电动汽车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中低速纯电动汽车电机与变速器的联接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2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