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吸能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02967.X | 申请日: | 201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3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邹荣俊;孙开军;李国林;李宏华;韦兴民;吴成明;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吸能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碰撞吸能梁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意外引起的车辆碰撞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车辆在碰撞时乘员的安全,这就要求对车辆进行防碰撞结构设计,提高车辆的防碰撞性。现有技术中,车辆上都会安装碰撞吸能装置,主要包括吸能梁等。当车辆发生撞击时,吸能梁被压溃,从而起到吸收外界能量冲击的作用。现有的车辆碰撞吸能装置一般都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所述。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948074A名称为汽车碰撞逐级吸能装置。
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1427589Y 名称为附加式碰撞吸能装置。
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为了增强吸能装置吸收能量的效果,吸能梁内部都设置了加强板或钢管,当车辆发生猛烈碰撞时,巨大的冲击力使吸能梁瞬间发生严重变形,从而压溃内部的加强板或钢管,由于加强板和钢管都为金属材质,继而再次产生刚性碰撞,它并没有很好的延缓了撞击作用时间,也没有很好的降低撞击强度。若此时加强板的连接刚度或其自身刚度强于吸能梁的刚度,待吸能梁完全被压溃和破坏后,则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就会直接传递到车辆车身上,吸能装置就丧失了其应有的吸能效果,以致发动机舱及机身受到破坏,最后危及到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吸能梁分解冲击力、吸收外界能量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的分解和吸收外界能量,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及车辆车身安全的车辆碰撞吸能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吸能梁结构,它包括沿着车辆前后轴线方向呈筒状的吸能梁本体,所述吸能梁本体内部设有与其固定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吸能梁本体内壁设有溃缩空间。车辆发生碰撞时,吸能梁本体先受到碰撞产生能量的冲击,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吸能梁本体产生变形和溃缩,发挥其吸能的作用,溃缩空间给了吸能梁本体足够的变形受压溃空间,它保证了吸能梁本体最大限度的吸收外界的冲击力。吸能梁本体多为金属材质,其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都有一个极限值,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值,材料就会被压弯或压断,结构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失去其吸能的作用,所以在吸能梁本体被完全压溃之前须分解冲击力,避免剩余的能量完全作用于车身,同时也要保证吸能梁本体不会完全被压溃和破坏。吸能梁本体内部的弹性体就很好的起到了这个作用,弹性体固定于吸能梁本体内,以保证它与内壁之间溃缩空间的存在,当溃缩到一定程度时,弹性体受到来自吸能梁内壁的挤压,从而发生形变,在形变过程中,冲击力转变为弹性体的应变能,弹性体通过变形吸收剩余的冲击能量,把相撞刚性撞击转变为柔性撞击,延缓了撞击的作用时间,降低了瞬时撞击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和车辆主要结构的完好。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外表面与吸能梁本体内壁各面的间隙大小为3毫米至5毫米。所述空腔内壁各面为与车辆前后轴线方向平行的各个面。根据吸能梁本体材料的抗弯和抗拉强度特性,选取间隙值大小范围为3毫米至5毫米,以保证吸能梁本体在吸收能量的同时不会被完全压溃和破坏,发挥吸能梁结构的最佳吸能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吸能梁本体在2个或2个以上的侧面上设有至少1条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呈条状,与车辆前后轴线方向呈垂直分布。吸能梁本体沿着车辆前后轴线方向呈筒状布置,在与该轴线方向平行的2个或2个以上的侧面上设有引导槽,若在2个侧面上设有引导槽,优选设在2个相对的面上,每个面上有1条或多条引导槽。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引导槽受力截面小,首先发生形变,发挥其引导力的作用,从而引导整个吸能梁本体发生形变和溃缩。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与吸能梁本体由螺栓连接固定。吸能梁本体前端面与车辆的前或后保险杆固定,后端面与车身固定。为了保证弹性体发挥其吸能的作用,需防止弹性体在吸能梁本体内部转动或滑动,弹性体与吸能梁本体由螺栓固定。根据加工或装配的需求,螺栓可安装在吸能梁本体前端面处,也可安装在其后端面处。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与吸能梁本体为粘接固定。采用胶体粘接操作方便快捷,连接强度与效果良好。粘接物可以涂在吸能梁本体内腔和弹性体的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槽凹槽最低面与弹性体侧面贴合。弹性体与引导槽凹槽的最低面相贴合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固定作用,也可限制装配时弹性体的转动或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2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罩的隔热垫
- 下一篇:一种液压转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