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凝式表面燃烧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8213.3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2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强;姚伯龙;陈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F24H8/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表面 燃烧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纤维表面燃烧、高效热交换、智能控制燃气锅炉集成优化技术领域,属于一种冷凝式表面燃烧锅炉。
背景技术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精神中,积极鼓励和提倡“先进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建筑节能”、新型高效低碳“锅炉技术”以及“余能回收与梯级利用”强大的政策和精神鼓励下,近年来各级科研机构、民间有识之士及企业家纷纷加入到新型燃气热水器和高效低碳锅炉领域中,也创造出一批优秀的燃气热水器及高效低碳锅炉。但是在开发和研制世界先进金属纤维表面燃烧技术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在金属纤维表面燃烧,能量转换&余热回收,智能控制三大核心技术上,还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因此严重阻碍和长期困扰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发展,该技术不突破,对未来提高民用燃气具的档次及拓宽燃气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都会带来极大障碍。
经检索,本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中,未见与本本实用新型完全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及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冷凝式表面燃烧锅炉,是一种构思独特、创意新颖的集分散受热与冷凝式双重能力,以金属纤维表面燃烧核心技术加热,蒸汽、热水两用型锅炉。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冷凝式表面燃烧锅炉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冷凝式表面燃烧锅炉包括燃气进口管、电磁阀、燃气流量控制器、引射管、保温棉、承压护桶、工作流体、定位卡条、尾烟出口管、工作流体进口管、工作流体出口管、第一热交换管、第二热交换管、外壳体、金属纤维蒙皮、复合多孔支持垫、点火器、高速风机、空气进口管、燃烧器基座、基架、冷凝水出口管、混合燃气体、外罩壳和智能控制组件。
电磁阀、燃气流量控制器固定在燃气进口管上;燃气进口管与引射管一侧连接;引射管一端采用螺钉与高速风机出口连接,引射管另一端与燃烧器基座用螺钉固定;空气进口管铆焊在高速风机一侧;复合多孔支持垫铆焊在燃烧器基座开口处;金属纤维蒙皮覆盖在复合多孔支持垫上,四边采用金属压条铆焊固定,构成金属纤维燃烧器组件;第一热交换管、第二热交换管通过定位卡条点焊固定,上一组和下一组叠层错位平放,并用连接管连接成S形走向,采用多层组合构成热交换组件,固定好的热交换组件密封焊接在承压护桶内,形成一个上部为热交换区,下部为余热回收区;承压护桶上部与金属纤维燃烧器组件围边铆焊,严防热量外泄,承压护桶下部采用封头密封并固定在基架上;工作流体进口管、工作流体出口管设置在承压护桶上;工作流体填充在热交换区的热交换管和余热回收区的热交换管内或余热回收区的冷凝箱内;点火器设置在金属纤维蒙皮一侧,便于适时快速点火;承压护桶外部装有外壳体,外壳体与承压护桶之间填充有保温棉,实行有效保温;尾烟出口管设置在下封头空腔内,并穿过保温棉和外壳体、便于向外排烟。
所述智能控制组件包括智能控制器、烟气探测器;所述智能控制器采用PLC或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并安装在高速风机外罩壳正面合适位置上,外罩壳固定安装在外壳体上部,所述烟气探测器设置在点火器旁。
所述余热回收区第一热交换管或余热回收区冷凝箱:所述余热回收区第一热交换管与热交换区横向布置的第二热交换管类同,所述余热回收区冷凝箱设置一组立式放置的第三热交换管,一组立式放置的第三热交换管一端与上封板密封焊接,一组立式放置的第三热交换管另一端与下封板密封焊接,构成下热交换组件,固定好的上、下热交换组件密封焊接在承压护桶内,形成一个上部为密闭的热交换区,下部为余热回收冷凝区。
所述烟气探测器、电磁阀、燃气流量控制器采用符合国家燃气器燃烧标准市售的合格产品。
所述的复合多孔支持垫是采用若干块厚度为3mm-15mm,规格为50mm-300mm的陶瓷板,并在每块陶瓷板上布置有1 mm -2 mm,间隔3 mm的孔径,每块相邻的陶瓷板之间用不锈钢条作为骨架,并在上面布有小孔,孔径与陶瓷板上相同,用金属丝把若干块陶瓷板串联固定在不锈钢骨架上,制成圆形、方形或长方形。
所述的复合多孔支持垫采用材质为耐高温、支持强度高的金属丝,也可选用304、316L不锈钢丝;更可采用与金属纤维高温燃烧丝相同材质的丝。以Φ5mm丝压扁后编织成3mm-6mm孔径的网状体,另外采用1-2mm丝压扁后编织成孔径0.8-1.5mm的带孔网体,两层网状体复合一体,制成目标客户所需的尺寸和形态的多孔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8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