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及包含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6680.2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3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麦穗雄;郑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3 | 分类号: | B60R16/033;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香港科学园科技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太阳能 空调 系统 包含 汽车 | ||
1.一种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车辆上的:
太阳能子系统,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以及
空调子系统,利用所述太阳能子系统提供的电能为所述车辆提供冷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子系统包括:
太阳能光伏板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电池模块,用于储存电能并向所述空调子系统供电;以及
太阳能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光伏板模块向所述电池模块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控制模块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来控制优化所述太阳能光伏板模块向所述电池模块充电的功率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池模块电压低于预设值时,使用恒定电流模式对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充电;所述太阳能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池模块电压达到预设值时,使用恒定电压模式对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控制模块还包括:电流传感器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电池模块相连,输出端与所述太阳能控制模块相连,用于采集电池模块的电流并发送给太阳能控制模块;
所述太阳能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流大于电池模块的整定电流时,通过PWM控制信号降低太阳能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整定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模块,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控制模块相连,输出端与电池模块相连,用于控制电流从所述太阳能控制模块向所述电池模块单方向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还包括车载电源,所述车载电源连接至电池模块向其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模块,输入端与所述车载电源相连,输出端与电池模块相连,用于控制电流从所述车载电源向所述电池模块单方向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的电路参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的最大输出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模块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模块采用单个二极管或桥式二极管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子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单元、压缩机驱动器、压缩机、冷凝器、干燥剂压力保护传感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所述空调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池模块相连,由电池模块供电并发送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压缩机驱动器工作;
所述压缩机驱动器用于驱动压缩机工作从而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所述冷凝器通过强制冷却风扇来对压缩的制冷剂进行降温;
所述干燥剂压力保护传感器在经过降温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之前为其提供过滤和安全保护;
所述膨胀阀使得经过降温的制冷剂发生膨胀;
所述蒸发器使经过膨胀的制冷剂与空气发生热量交换,并使制冷剂流回所述压缩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子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交流控制与指示单元和电控阀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中的环境温度;
所述交流控制与指示单元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号产生温度设置信号给所述空调控制单元和压缩机驱动器,同时产生阀门控制信号给所述电控阀门;
所述电控阀门用于控制空调子系统中制冷剂的流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驱动器和压缩机一体设置或分立设置。
14.一种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车载太阳能空调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动力有限公司,未经阳光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66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