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及离型膜回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4940.2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2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军;朴权镐;郑友;刘海滨;李旭;王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型膜 回收 检测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及离型膜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偏振片离型膜回收时,是通过夹子夹住离型膜遮挡住光电传感器顶端以进行离型膜的检知,当光电传感器的感应值超过设定值时则表示夹子夹住了离型膜,回收成功。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离型膜在回收过程中位置不确定,所以在对离型膜进行检知时,光电传感器对离型膜的感应面积大,这样会增加传感器的误感应率。若是对离型膜检知失败,则操作人员需要频繁进入回收设备进行维护,易造成偏振片贴附后相关不良的发生;并且若偏振片离型膜检知失败次数增多,会极大地影响回收设备的稼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及离型膜回收设备,能够在回收偏振片离型膜时,提高对离型膜的检知成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应用于离型膜回收设备中,所述离型膜回收设备包括用于夹持离型膜的夹子,所述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包括:
一检知传感器;
连接在所述夹子其中一个夹臂上的可移动模块;
在夹子夹持住离型膜时,所述离型膜使得所述可移动模块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模块的部分进入所述检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的位置;
在夹子未夹持住离型膜时,所述可移动模块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模块全部退出所述检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的位置。
其中,所述可移动模块包括:
固定在所述夹臂上、具有一与所述夹臂上的通孔相对应的缸体的固定块;
套设于所述固定块内、能沿所述固定块内的缸体往复运动的一轴承;
套设于所述轴承上、一端与所述缸体底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轴承的中间台阶处接触的一弹簧;
在夹子夹持住离型膜时,所述离型膜使得所述轴承朝向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运动,所述轴承的顶端进入所述检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
在夹子未夹持住离型膜时,所述弹簧带动所述轴承朝向所述通孔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轴承的末端进入所述通孔内、所述轴承的顶端退出所述检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
其中,所述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夹子的两个夹臂相连接的、使所述夹子夹持离型膜的旋转模块。
其中,所述轴承顶端的直径小于末端的直径。
其中,所述轴承顶端和末端之间设置有一台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离型膜回收设备,包括用于夹持离型膜的夹子,还包括一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所述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包括:
一检知传感器;
连接在所述夹子其中一个夹臂上的可移动模块;
在夹子夹持住离型膜时,所述离型膜使得所述可移动模块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模块的部分进入所述检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的位置;
在夹子未夹持住离型膜时,所述可移动模块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模块全部退出所述检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的位置。
其中,所述可移动模块包括:
固定在所述夹臂上、具有一与所述夹臂上的通孔相对应的缸体的固定块;
套设于所述固定块内、能沿所述固定块内的缸体往复运动的一轴承;
套设于所述轴承上、一端与所述缸体底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轴承的中间台阶处接触的一弹簧;
在夹子夹持住离型膜时,所述离型膜使得所述轴承朝向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运动,所述轴承的顶端进入所述检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
在夹子未夹持住离型膜时,所述弹簧带动所述轴承朝向所述通孔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轴承的末端进入所述通孔内、所述轴承的顶端退出所述检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
其中,所述离型膜回收检测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夹子的两个夹臂相连接的、使所述夹子夹持离型膜的旋转模块。
其中,所述轴承顶端的直径小于末端的直径。
其中,所述轴承顶端和末端之间设置有一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4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浸锡预处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贝氏体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