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75096.7 | 申请日: | 2011-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谢佳翰;陈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琉明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4;H01L33/62;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1.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单元,是由导电材质所构成,其包括三个彼此分离的连接块,其中该第一连接块位于中间,第二、三连接块分别位于该第一连接块的两侧,且该第一连接块与该第二连接块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而该第一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
一发光芯片,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块顶缘,并借二导线分别将其电极与该第二及第三连接块呈电性连接;
一透明封装体,设在该基板单元上,将该第一、第二与第三连接块包覆定位,并固定保护该发光芯片与导线,该透明封装体填入于该第一及第二间隙,且令该第一连接块的底缘面呈现裸露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单元包括整体呈平板状,且该第一、二、三连接块的底缘面皆呈裸露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体呈非圆形的形状,且设置在该基板单元的顶缘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体呈椭圆形体而设该基板单元的顶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体呈中间凹陷的四弧面对称形体而设在该基板单元的顶缘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块呈凹杯,第二、三连接块呈平板状,且该第一、二、三连接块的底缘面大部分面积呈裸露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体呈非圆形的形状,且设置在该基板单元的顶缘面及包覆部分的底缘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体呈椭圆形体,而设在该基板单元的顶缘面,且部分包覆在该第一连接块的凹杯的外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体呈中间凹陷的四弧面对称形体而设在该基板单元的顶缘面,且部分包覆在该第一连接块的凹杯的外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单元的成型是在一片基板上,预先冲制数个纵横数组的C型镂空槽,该C型镂空槽的左、右两侧及下端设成外凸延伸状,使每一个C型镂空槽两侧相互靠近但不连通而仍具有一连接面,等该发光芯片及透明封装体完成后,再纵横分割成数个基板单元,且该基板单元于切割成型时,同时形成三个彼此分离的第一、二、三连接块,且该第一、二、三连接块是由该透明封装体予以定位,成为一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琉明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琉明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50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