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适应红外激光入侵探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49154.9 | 申请日: | 2011-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2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曹民;李雪刚;张学典;张振一;姚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放建筑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3/181 | 分类号: | G08B13/18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红外 激光 入侵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范用入侵探测装置,尤其是采用自适应控制的红外激光入侵探测器。
背景技术
在区域安全防范领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即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的红外对射报警装置)已得到推广应用,由于普通红外光束存在穿透能力较低、发射功耗偏高等固有缺陷,造成现有产品大多存在探测距离短、误报率高、能耗偏高、寿命较短、性能不稳定等诸多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类产品的进一步普及。考虑到激光是一种受激辐射产生的高亮度定向能束,较自发辐射产生的普通光束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强相干性、发散角小、能量密度大、穿透力强(基本不受雨、雾、雪、沙尘等影响)、抗干扰性好(基本不受阳光、灯光、雷电、电磁波等干扰)、能耗较低、环境适应性强、工作寿命长、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故为克服现有普通红外入侵探测器的诸多缺陷,采用红外激光作为发射光源是一种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目前,红外激光入侵探测器尚处于推广试用阶段,产品性能上相对普通红外入侵探测器并无明显优势,在安装、使用和维护方面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相邻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束经常会相互干扰,造成不必要的误报现象;
2)激光发射器的发射角调节装置抗振性差,造成激光光束偏移而发生误报;
3)由于红外激光束不可见,现场安装调试时,激光发射器和光电传感器对准困难;
4)探测器抗电压波动、温度变化、雨雾天气、阳光直射、窗口积灰的能力差,易发生漏报或误报,且半导体激光发射管寿命较短,很难满足国家相关强制性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弥补现有红外激光入侵探测器的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红外激光入侵探测器,能通过外罩+立柱式机械结构、光+射频通讯式电路结构、发射功率自动调节和防干扰智能识别算法等手段,显著降低入侵探测器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构成,由发射端发出多束红外脉冲调频激光,在接收端之间形成警戒光栅,当警戒光栅被部分或全部遮挡时,接收端的接收信号发生改变,经防干扰智能识别算法处理后,通过有线或射频通讯方式对外输出越界报警信号;发射端和/或接收端如遇防拆报警触发,将发射端的防拆报警信号加载至激光束,以光通讯方式向接收端传输,再由接收端按前述方式对外输出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防拆报警信号;如遇恶劣天气、强光直射、窗口积灰等外界干扰工况,接收端的接收信号发生信噪比减弱、影响正常识别时,接收端通过射频通讯方式向发射端发出指令,对激光发射功率进行自动调节。发射端主要由顶盖、外罩、底座、玻璃窗、立柱、支承架、调整架、预瞄镜、激光发射器、发射电路板、防水电缆接头等部件组成,外罩为薄壁管材结构,玻璃窗通过密封圈及螺栓安装在外罩管壁的开口处,外罩上端口与顶盖通过密封圈及螺栓连接,外罩下端口与底座通过密封圈及螺栓连接,立柱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支承架通过螺栓安装在立柱上,调整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承架上,预瞄镜和激光发射器安装固定在调整架上(应保证预瞄镜和激光发射器的光轴平行),发射电路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承架侧面,防水电缆接头安装在底座端面的开口处,供电电缆通过防水电缆接头与发射电路板连通;发射端对准调试时,先调节支承架的安装高度使预瞄镜和激光发射器的出光口对准玻璃窗,再调整底座安装位置使激光发射器面向接收端,然后通过调整架旋钮调节光轴方向,借助预瞄镜目测使光轴对准接收端,借助接收端指示灯使光轴对准光电传感器。接收端主要由顶盖、外罩、玻璃窗、底座、立柱、支承架、光电传感器、接收电路板、防水电缆接头等部件组成,光电传感器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承架上,接收电路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承架侧面,供电及信号电缆通过防水电缆接头与接收电路板连通,其余装配结构与发射端相同;接收端对准调试时,先调节支承架的安装高度使光电传感器的进光口对准玻璃窗,再调整底座安装位置使光电传感器面向发射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通过外罩+立柱式机械结构、光+射频通讯式电路结构、发射功率自动调节和防干扰智能识别算法等手段,显著降低入侵探测器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改善现有红外激光入侵探测器的诸多不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外观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射端的内部机械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接收端的内部机械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射端的电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放建筑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放建筑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91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油罐防盗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电热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