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5913.4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南伟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魏常巍 |
地址: | 646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垃圾 中转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系统。
背景技术
地埋式垃圾中转站是将垃圾箱隐埋于地下,现有处理中转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箱升起,垃圾转运车运行至垃圾箱底下,然后,放下垃圾箱,或将垃圾箱箱底打开,垃圾放入垃圾转运车车箱内运走。在操作中,当垃圾箱升起后,放置垃圾箱的地方是一个地坑,垃圾转运车不能直接运行至垃圾箱箱底下,为了使垃圾转运车能够从地平面运行至垃圾箱底下,现有的方式是制作两块能承载垃圾转运车,并和垃圾转运车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相同的桥,桥的两头固定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四边体,四边体的下方安装两块与桥在同一平面而方向垂直的轨道,轨道的长度是地坑的两倍,桥通过滑轮与轨道连接,通过机械牵引四边体可以在轨道上来回运动,当垃圾箱放置在地坑内时,四边体沿轨道运行至地坑的旁边,转运垃圾时,在垃圾箱升起后,通过机械牵引使四边体沿轨道运行至地坑的上面,垃圾转运车沿桥运行至垃圾箱底下,承载垃圾箱,或垃圾,并运走。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该桥的两头固定成为一个整体的四边体,两块桥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不能适应车轮距离不同的多种车辆在同一垃圾中转站中转运垃圾;2、由于垃圾箱放置在地坑内时,四边体运行至地坑的旁边,其占地面积是地坑的两倍,浪费了土地。
并且现有的垃圾箱运走后的地坑不安全,运输成本高,倾倒垃圾不方便,而且倒空垃圾后,还要将垃圾箱运送回来并吊装入垃圾箱地坑中,这样,处理一次垃圾需要进行两次吊装,因此工效很低。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申请人发明了一种《垃圾装卸装置》(专利号ZL03234582.8),提供了一种使垃圾箱箱底可以开关的装置,通过在垃圾箱一侧固定铰接安装一拉杆,在该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根钢绳,两根钢绳分别通过滑轮与对称设置在垃圾箱上的左右挂钩固定连接,且挂钩之间安装有弹簧。这样,承载垃圾的转运车达到垃圾箱底后,通过手动的方式拉动拉杆,将垃圾箱箱底打开,垃圾自动放入转运车车箱,然后将垃圾箱回位,垃圾箱箱底与地面接触,同时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垃圾箱底,如此反复,即可实现垃圾的装卸。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箱底的打开为手动方式,劳动强度较大;2、垃圾箱启吊后,打开箱底的拉杆离地面在3米以上,手工拉动拉杆开启垃圾箱底操作不方便;3、开启垃圾箱底的速度不可控制,垃圾从垃圾箱底自由放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4、在垃圾箱一侧固定铰链安装的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钢绳在长期使用后容易锈蚀断裂,既增加了成本,又很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系统,该系统具有一种垃圾装卸活动桥,该桥的两块桥之间的距离可在地坑的范围内任意调节;该系统还具有一个带箱底开关控制系统的垃圾箱,不仅可以远程操作垃圾箱,并且使得底门的开启的速度和角度可控。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垃圾中转站系统包括垃圾箱、装卸活动桥、地坑、升降主油缸或气缸;所述的4根升降主油缸或气缸分别安装在地坑的四个角;垃圾箱安装在4根升降主油缸或气缸的顶端,位于地坑的正上方,垃圾箱内具有一箱底开关控制装置;所述的装卸活动桥安装在地坑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箱底开关控制装置,包括底门驱动油缸或气缸、支撑杆和控制站;所述底门驱动油缸或气缸对称的固定在垃圾箱的两侧壁上,垃圾箱的两个箱底的一边分别与垃圾箱的另两个侧壁下端铰接在一起,在底门驱动油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所述支撑杆对称的设置在底门驱动油缸或气缸两侧,支撑杆一端与法兰盘铰接,其另一端与垃圾箱箱底铰接,所述控制站通过连接管与底门驱动油缸或气缸的缸体套筒连接。该控制装置在保持现有装置优点的基础上,完成垃圾箱底开关的动作只须在控制泵站上操作即可,劳动强度小,操作方便、安全;开启垃圾箱底的速度可以控制,垃圾从垃圾箱底放出不造成二次污染;该控制装置不易损坏维护费用低。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底门驱动油缸或气缸包括液压油缸套筒和活塞杆,所述液压油缸套筒的最外层固定在下法兰上,活塞杆顶部固定在上法兰下方;所述液压油缸套筒以活塞杆为中心,由里向外层层相套。这样耗材料少,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在活塞杆以及里层的油缸套筒表面的上下两端都分别装配铸铁套管,这样又提高了升降液压装置的导向稳定性(摆动小),绕度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液压油缸套筒是由三级直升降式油缸套筒组成。
在液压油缸套筒上开有进出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南伟,未经罗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59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含有氟化氢的混和酸制备氟硼酸钾的方法
- 下一篇:输送带检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