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变速鼓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2179.6 | 申请日: | 201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路沃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0 | 分类号: | F16H6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变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变速鼓。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发动机国际挡四挡变速的挡位变换,是通过变速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来促使拨叉在其变速型线凹槽内上下移动从而拨动主副轴齿轮,以达到换挡目的。其换挡顺序是一挡-空挡-二挡-三挡-四挡,分别对应变挡型线凹槽中的空挡-一挡控制段、空挡-二挡控制段、二挡-三挡控制段、三挡-四挡控制段,如图4所示。从一个挡位转到相邻的一个挡位,变速鼓相应旋转一定的角度,我们称之为控制角。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空挡-一挡控制段及空挡-二挡控制段的控制角均为36°(图5中α′角),二挡-三挡控制段及三挡-四挡控制段的控制角均为72°(图5中β′角)。也就是说,一挡、空挡、二挡三个挡位中相邻两个挡位要实现转换,变速鼓相应旋转的角度为36°,角度较小。因而导致实际使用中,如果使用者从一挡转换到空挡或者是从二挡转换到空挡时,拨叉恰好处于上升(下降)型线与平直型线的交点(如图4所示),导致拨叉位置不稳定、容易出现滑移,一不小心就会跳过空挡直接转到二挡或者一挡,造成空挡位不好找影响换挡进而影响摩托车使用者对摩托车的操控。这就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开发出一种既能满足各挡位间的转换要求又能方便快捷的找到空挡的变速鼓。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满足现阶段各挡位变换时顺利流畅,又能保证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空挡容易找到的摩托车发动机变速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变速鼓,所述变速鼓1在周沿方向分布有截面为凹槽的第1变挡型线11和第2变挡型线12,所述变挡型线包括空挡-一挡控制段F、空挡-二挡控制段G、二挡-三挡控制段H、三挡-四挡控制段J,第1变挡型线和第2变挡型线之间相同控制段的控制角相同,其特征在于:空挡位位于所述变挡型线中的平直型线内,且空挡-一挡控制段F及空挡-二挡控制段G的控制角均为45°。采取本技术方案,一是增长了现有技术中上升(下降)型线与平直型线交点处平直型线一端平直型线的长度,可以将空挡-一挡控制段F及空挡-二挡控制段G的控制角由36°增加到45°,变挡的操控范围更大,不易出错;二是将空挡位设置在平直型线内,可以避开上升(下降)型线与平直型线的交点,从而避免拨叉出现滑移,增加了空挡的稳定性。这样的改进,能很好的克服现有技术下空挡不好找进而影响换挡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前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变速鼓,其二挡-三挡控制段H及三挡-四挡控制段J的控制角均为90°。与现有技术相比,二挡、三挡、四挡中两相邻挡位的控制角由72°扩大到90°,目的仍然是尽量大的利用变速鼓转动角度提升各挡位之间的控制角,增加换挡的可操控性和稳定性。
以上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变速鼓的技术方案,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摩托车国际挡空挡位置难找的问题,增加了挡位变换时空挡及其他挡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速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挡型线的展开图。
图3是图1中五星拨板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变速鼓的变挡型线的展开图。
图5是现有变速鼓的五星拨板的示意图。
图中,1为变速鼓,11为第一变挡型线,12为第二变挡型线,111、121为上升(下降)型线,112、122为平直型线,2为五星拨板,F为变挡型线中空挡-一挡控制段,G为变挡型线中空挡-二挡控制段,H为变挡型线中二挡-三挡控制段,J为变挡型线中三挡-四挡控制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摩托车发动机变速鼓,变速鼓1在周沿方向分布有截面为凹槽的第1变挡型线11和第2变挡型线12,两条变挡型线的凹槽宽度及深度相同,每条变挡型线均包括空挡-一挡控制段F、空挡-二挡控制段G、二挡-三挡控制段H、三挡-四挡控制段J,第1变挡型线和第2变挡型线之间相同控制段的控制角相同,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如图2,空挡位位于两条变挡型线中的平直型线112和122内,与图4中该空挡位位于上升(下降)型线与平直型线交点处明显不同;空挡所处的平直型线112(122)较现有技术有所增长,以使空挡-一挡控制段F及空挡-二挡控制段G的控制角增加到45°(图3中α角)。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变速鼓,其二挡-三挡控制段H及三挡-四挡控制段J的控制角进一步增加为90°(图3中β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路沃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路沃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2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