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备食品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1211.0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0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梅 |
主分类号: | A23L1/01 | 分类号: | A23L1/01;A47J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331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食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主要通过烘、煎、烤等工艺制备点心类食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新型的饼类点心正风靡全国,其原始于中国北部以面食为主的区域,是以发面为主,水蒸而出,类似于馒头,不同之处是它以一面松软与馒头无异,另一面则黄脆可口,深受广大群众之喜爱。目前该饼已有取代馒头之势,在各个饭店、家庭办酒席时,大多会以此类饼作主食之用。但此饼出炉缓慢,民间普遍用土灶蒸之,难以大批量生产,无法满足广大之市场需求。而其它传统加热方式一般均难以符合前述饼的生产工艺需求,生产的饼质量差,且此类加热方式都存在使用不便,能源利用率低下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食品的装置,其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所制备产品的质量优良可控,且能源利用率高,安全环保,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备食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所述第一舱体外端和内端分别连接第一舱门和第二舱门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第二舱体外端连接第二舱门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第一舱体内设置用于承载托盘的支承装置,所述第二舱体中设有水蒸气发生装置、可支承并加热托盘的加热装置以及可将托盘于第一舱体的支承装置和第二舱体的加热装置之间进行平移的转运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第二舱门的驱动单元和转运装置均由控制单元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装置包括分布于第一舱体中的复数个定位柱。
所述水蒸气发生装置包括置于第二舱体中的水槽以及置于水槽内和/或水槽外的供热单元,所述供热单元为电热装置、燃气装置和燃油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水槽与设于第二舱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且所述水槽中还设有水位监测装置和水位调节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连接于一加热电路中的电热盘、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杠杆开关,所述杠杆开关设置于第二舱体外壁上。
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自第二舱体内端伸入第二舱体中的传动杆和设置于传动杆末端的取物爪,所述传动杆至少可在置于第二舱体一侧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于第一舱体的支承装置和第二舱体的加热装置之间进行水平伸缩。
所述传动杆为两根,其对称设置于置于所述支承装置或加热装置上的托盘两侧;所述传动杆末端设有开关按钮柱,所述第二舱体内端设置与所述开关按钮柱配合的旋转弹簧开关,所述两个以上传动杆可在所述旋转弹簧开关的驱动下相对旋转。
所述驱动装置置于一第三舱体中,该第三舱体与第二舱体内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置于一循环槽内的两个以上相互配合的齿轮和设于该两个以上齿轮之间的链条,所述传动杆与其中一齿轮连接,且该齿轮可在循环槽中循环滚动。
所述第三舱体内对称设置两个以上小工作舱,每一工作舱内设有一组驱动装置,且每一组驱动装置与一传动杆配合。
所述第三舱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控制面板和发条控时开关,所述发条控时开关与设于第二舱体上的杠杆开关联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B舱内部顶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一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2,该用于制备食品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A舱体、B舱体和C舱体,A舱体外端和内端分别连接舱门11和舱门210形成密封结构,B舱体外端连接舱门210形成密封的工作舱结构,A舱体内设置用于承载托盘的支承装置,B舱体中设有水蒸气发生装置、可支承并加热托盘的加热装置以及可将托盘于A舱体的支承装置和B舱体的加热装置之间进行平移的转运装置,该转运装置的驱动单元置于C舱体中;且前述加热装置、第二舱门的驱动单元和转运装置均由控制单元控制。
进一步的,前述支承装置包括对称分布于A舱体中的四个定位柱12。
前述水蒸气发生装置包括置于B舱体中的水槽211以及置于水槽外的煤气管212,煤气管212可自加热口224处加热水槽中的水。所述水槽可环绕前述加热装置设置。当然,亦可采用在水槽内设置电热管等元件,亦可产生相同之效果。前述煤气管还可以其他燃气或燃油加热设施替换。但以令水槽中的水逐渐形成蒸气为宜,从而令发面过程进行得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梅,未经李晓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1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