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晶硅铸锭炉隔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6240.8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4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柱;王俊涛;熊涛涛;印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9/06 | 分类号: | C30B29/06;C30B28/06;C30B35/00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6 | 代理人: | 王好勤 |
地址: | 456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铸锭 隔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铸锭炉技术领域,尤其是多晶硅铸锭炉热场保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晶硅铸锭炉隔热笼包括顶板、底板和四周的侧板,且隔热笼侧板分为上下两部分和内外两层。隔热笼上部分内侧隔热板离侧面加热器较近且隔热板为石墨碳毡材料,长时间高温烘烤后隔热板会出现严重粉化;当隔热笼侧板上下运动时,侧板与顶板摩擦使粉化的石墨粉滑落。长此下去侧面内侧隔热板就会变薄,进而影响隔热笼的整体保温效果,导致运行时加热功率增加和热场的温度梯度出现不均匀,从而导致硅锭长晶时出现阴影。滑落的石墨粉进入熔化的硅液中,使硅锭的碳化物严重超标。为了保证炉子的正常使用和硅锭的质量指标,隔热笼上部分内侧保温板使用1年左右就需要更换。这样,无疑增加了成本,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进度。
因此解决好此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晶硅铸锭炉隔热装置,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可大大减少隔热板粉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硅锭的质量指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多晶硅铸锭炉隔热装置,在坩埚和加热器的外部设置有隔热笼,隔热笼由钢架及为钢架所固定的隔热板所构成,隔热笼为矩形体,共有六个面,其中,四周的隔热笼内侧板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隔热笼内侧板和下隔热笼内侧板;隔热笼内侧板外设置有隔热笼外侧板,隔热笼外侧板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隔热笼外侧板和下隔热笼外侧板;其特征在于:在上隔热笼内侧板的内侧设置有1-4块防护板,所述的防护板指C/C复合板,C/C复合板通过固定螺丝与上隔热笼内侧板和上隔热笼外侧板固定起来。
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
在下隔热笼内侧板的内侧设置有1-4块C/C复合板,C/C复合板通过固定螺丝与下隔热笼内侧板和下隔热笼外侧板固定起来。
其中,下部的C/C复合板与上部的C/C复合板相对接。
所述的C/C复合板为一种炭材料复合板;具体可以是炭纤维复合板。
所述的固定螺丝指石墨螺杆和石墨螺母,即均为石墨材料制作。
所述的C/C复合板长为100-130 cm,宽为50-60cm,厚为0.3-1cm;进一步是长为110-120 cm,宽为52-58cm,厚为0.4-0.6cm;优选为长为118cm,宽为57cm,厚为0.5cm。如果采用为4块,则4块C/C复合板可选择同样大小。
所述的C/C复合板要求:碳元素含量≥99%。
所述的C/C复合板要求:Al、Ca、Cr、Cu、Fe、K、Mg、Mn、Na、Ni总杂质含量≤1ppm。
所述的C/C复合板要求:耐1500℃以上高温,即长期工作在1500℃以上(含1500℃)不变形;具体为可长期承受1500-2200℃温度不变形。
所述的C/C复合板要求:平行纤维方向、垂直纤维方向拉伸强度均≥5MPa、拉伸模量≥30GPa、导热率≥2W/mK、热膨胀系数≥0.2×10-6/K。
优选为:平行纤维方向、垂直纤维方向拉伸强度均大于或等于10MPa、拉伸模量大于或等于45GPa、导热率大于或等于3W/mK、热膨胀系(450℃) 大于或等于0.5×10-6/K。
所述的C/C复合板平行纤维方向、垂直纤维方向拉伸强度不相同;即平行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大于垂直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可选择平行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为垂直纤维方向拉伸强度10-100倍。具体如平行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选择50-1000MPa;垂直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选择5-15 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的隔热笼隔热板内侧增加一层炭/炭复合材料复合板,减少原隔热板长时间高温烘烤导致的掉粉现象,提升隔热笼内部的保温性能,可有效提高硅锭质量,减少硅锭碳含量和阴影;经对隔热板内侧保温板使用状态测算,可使隔热板内侧保温板的使用寿命延长至2年左右。从而总体实现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炉腔,2为C/C复合板,3为固定螺丝,4为加热器,5为坩锅,6为支撑柱,7为隔热笼底板,8为石墨冷却块,9为隔热笼内侧板,10为隔热笼外侧板,11为加热器固定杆,12为观察管,13为隔热笼顶板,14为隔热提升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62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测结合表面反弹的设备和方法、线结合设备及记录介质
- 下一篇:电池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