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爬楼梯功能的轮椅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5981.4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1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谭先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先权 |
主分类号: | A61G5/06 | 分类号: | A61G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2982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梯 功能 轮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残疾人所使用的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对现有电动履带式轮椅的结构改进方面。
背景技术
对于腿脚不便的残疾人来说,轮椅是他的主要代步工具,而普通的轮椅一般只能在平地行走,而在楼道中就无法行走,需要借助他们搬运,使用不便。针对该技术问题,虽然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电力驱动的履带式轮椅,该履带式轮椅在平地行走时用轮子行走,在上下楼梯时将轮子收起用履带行走,实现了爬楼梯功能,但是该履带式轮椅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说:在下楼梯时,轮椅的重心越过第一阶台阶边缘的瞬间,轮椅就会出现一个快速向下倾斜的过程,若楼梯较陡或是履带出现打滑,轮椅就很容易出现倾翻或是冲下楼底;另外,在倾斜的瞬间,轮椅上的座椅角度也不可能迅速调整到水平状态,那么即便没出有倾翻,也出现使用者从座椅上滑落的危险。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在履带式轮椅存在的安全性能差的技术缺陷而提出的一种爬楼梯功能的轮椅。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爬楼梯功能的轮椅,包括有:座椅、驱动装置及履带装置;所述的座椅设于驱动装置顶部,履带装置设于驱动装置底部,在所述的驱动装置底部还设有升降行走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履带装置的端部还设有缓冲支撑装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缓冲支撑装置包括有至少一根阻尼伸缩支杆,所述的阻尼伸缩支杆的尾端与履带装置活动连接,在阻尼伸缩支杆与履带装置间还设有一个控制阻尼伸缩支杆翻转的旋转控制装置。
所述的阻尼伸缩支杆包括有一个气缸和一根与气缸连接的升降杆;所述的气缸底部设有排气孔,在气缸中设一顶升升降杆的复位弹簧。
所述的旋转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个与履带装置固定连接的电机,以及一个设于电机与阻尼伸缩支杆间的变速齿轮组。
所述的缓冲支撑装置不仅可以设于履带装置的尾端,也可以设于履带装置的前端。
所述的履带装置的两条履带设于升降行走轮的外侧。
所述的履带装置的两条履带还可以设于升降行走轮的内侧。
所述的座椅与驱动装置间通过升降调节杆连接。
所述的履带装置的前、后两端均向上翘起。
所述的升降杆的顶端上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履带式轮椅的基础上增加了缓冲支撑装置,当下楼梯时,在轮椅的重心越过第一阶台阶边缘前,将缓冲支撑装置旋转放下支撑在台阶上,在缓冲支撑装置作用下,履带装置缓慢地倾斜下来,放置在两阶以上的台阶上,在履带缓慢地倾斜的同时,同步调整座椅与驱动装置的连接角度,使座椅始终处于水平放置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支撑装置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下楼梯前的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下楼梯前的工作状态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下楼梯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照图1、图2及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座椅1、驱动装置2、履带装置3以及缓冲支撑装置4四大部分组成。
其中座椅1、驱动装置2及履带装置3这三个部分是目前市面上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例如在中国发明专利200810088256.7中也有相类似记载。
所述的座椅1设于驱动装置2顶部,座椅1的底部通铰链与驱动装置2顶部的升降调节杆21连接,升降调节杆21分为前排升降调节杆211和后排升降调节杆212;当下楼梯时,前排升降调节杆211顶升;当上楼梯时,后排升降调节杆212顶升,目的是为了保证座椅1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驱动装置2主要是由蓄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电路组成。所述的驱动装置2底部还设有四个升降行走轮22,四个升降行走轮22分布在驱动装置2的底部四角,其中两个为前轮221,另两个为后轮222,两后轮222与驱动装置2内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两后轮222作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在平地行走时的驱动轮。四个升降行走轮22均是通过升降装置与驱动装置2连接,实现四个升降行走轮22的放下和收起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先权,未经谭先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5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