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屏蔽式电场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17745.8 | 申请日: | 201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季鑫源;行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29/12 | 分类号: | G01R29/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屏蔽 电场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学领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和静电场的测量。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有一定的危害,静电的监测是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气象上,大气静电场又是雷暴、闪电监测的关键特征参数,在地震预警,石油矿山等行业静电监测也都是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对静电场的监测主要采用感应式静电测试仪和场磨式静电测试仪,感应式静电测试仪有规定的测试距离的限制,并且存在电荷泄漏;场磨式电场仪不受距离限制也无电荷泄漏,但驱动电机影响其长时间连续工作,不稳定、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目前的技术状况,提供一种振动屏蔽式电场传感器,该电场传感器不需电机驱动,功耗小,可直接测量电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振动屏蔽式电场传感器,其特性在于:它包括弹性部件、柔性铰链和压电叠堆、底座,以及成对设置的屏蔽电极与感应电极;所述柔性铰链X方向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感应电极绝缘地固定在底座上;
压电叠堆两端固装于柔性铰链X方向的两侧内壁上,屏蔽电极设置于柔性铰链Y方向外端,并通过弹性部件压紧在柔性铰链Y方向外表面上,屏蔽电极接地且置于成对设置的感应电极上方。
成对设置的屏蔽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一对或二对,二对时分别设置于柔性铰链Y方向的两侧。
感应电极与屏蔽电极均采用形状相同的E形结构。
成对的感应电极与屏蔽电极二者错位或正对设置。以实现不同的屏蔽面积。
弹性部件采用为压簧或U形弹簧结构,弹性部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屏蔽电极。弹性部件一端固定连接压紧螺母,另一端固定连接屏蔽电极。
柔性铰链外形呈椭圆形,X方向对应长轴,Y方向对应长轴。柔性铰链可采用单轴结构。
屏蔽电极、压紧螺母和感应电极都为金属材质;柔性铰链由弹簧钢、45钢、或铍青铜制成;压电叠堆由多层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堆叠而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测量电场,测量时不需要确定与带电体距离。
2、不需要场磨式电场仪中的驱动电机,故功耗小,体积小,基本无机械磨损。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电材料电致伸缩的原理,产生机械运动,机械运动通过柔性铰链进行放大,推动接地的屏蔽电极作周期性地往复运动,感应电电极上感应电荷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其感应电荷与电场成正比,电荷的变化形成电流,经后续电路放大处理,确定其和电场的关系。
附图说明
图1震荡屏蔽式静电传感器结构原理平面示意图;
图2 柔性铰链放大机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压紧螺母;2-屏蔽电极;3-柔性铰链;4-压电叠堆;5-感应电极;6-U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图1为例,说明压电式静电传感器结构原理。在图1中,传感器在XOY平面内水平放置。传感器由屏蔽电极2、压紧螺母1、柔性铰链3、压电叠堆4、底座、感应电极5、U型弹簧6部分构成。屏蔽电极2、压紧螺母1、感应电极5都由金属构成,U型弹簧6、柔性铰链由弹簧钢,45钢,或铍青铜等弹性材料制成,压电叠堆4由多层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堆叠而成。柔性铰链3采用单轴结构,切口形式采用椭圆形结构,其输出位移较大,最大应力适中。
在图1中,屏蔽电极2和感应电极5设置两对,均采用E形电极,两对沿Y方向分别置于柔性铰链3的两侧。(设置一对也可,但设置两对更佳,可减小误差)。压电叠堆4置于柔性铰链中间,与柔性铰链3内侧左右两端(X方向)固定,并在压紧螺母1的作用下,将屏蔽电极2与柔性铰链3上、下方向压紧。屏蔽电极2接地,屏蔽电极2下方是感应电极5,感应电极5绝缘地固定在底座上。屏蔽电极2可以在感应电极2上方往复移动,以遮挡感应电极5。
在静电场中工作时,柔性铰链3x方向一端固定在底座上,交流信号电压加在压电叠堆上,压电叠堆产生x方向微小振动,该微小振动经柔性铰链放大后,推动屏蔽电极在y方向往复运动,由于屏蔽电极2接地,就造成对感应电极5的周期性屏蔽,使感应电极5上产生周期性的感应电荷,此感应电荷与电场成正比,并会形成电流,感应电极用屏蔽电缆接入电子电路,接入电路微弱电流经I-V变换,滤波,放大,相敏检波后得到与电场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7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雷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的基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