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引擎盖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4323.5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9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亦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创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0R2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引擎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引擎盖。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中,头部伤害是造成行人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如何尽量降低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产生的伤害已经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得到高度重视,欧洲和日本等国已经出台了强制性法规,要求汽车在上市前通过一系列试验认证。
经过多次碰撞试验,发现汽车引擎盖的设计在碰撞事故和碰撞试验中对行人的头部伤害会产生直接影响。传统的引擎盖一直以来没有考虑过交通事故发生时引擎盖对碰撞过来的行人的影响,而传统的引擎盖在不同点的刚度是不均匀的,局部地点刚度较大,因此在上述的汽车与行人碰撞试验和事故中,对行人的头部伤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引擎盖,解决现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试验和事故中,行人头部易受汽车引擎盖的伤害从而造成死亡的缺陷。
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引擎盖,包括引擎盖外板和引擎盖内板,引擎盖内板包括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擎盖内板的内板加强板的支撑面上开有应力孔。
所述引擎盖内板左右两侧有开孔。
位于引擎盖两侧的内板加强板的支撑面上开有应力孔。
在引擎盖前部位于引擎盖锁扣和水箱上横梁的位置,所述引擎盖内板采用斜面,该处的位于引擎盖外板和引擎盖内板之间的内板加强板与所述引擎盖外板和引擎盖内板均存在一定夹角,在该处引擎盖外板和引擎盖内板之间形成以内板加强板为间隔的前后两个空腔室。
所述前后两个空腔室的空间为前大后小。
所述内板加强板和引擎盖内板之间形成的后空腔室的形状为前大后小的渐变三角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引擎盖,在内板加强板的支撑面上开有应力孔,防止了引擎盖在内板加强板支撑处刚度过大,对头部造成伤害;在引擎盖两侧的内板上有开孔,使内板刚度均匀;在引擎盖两侧的内板加强板的支撑面上开有应力孔,进一步减弱边缘刚度;在引擎盖前部内外板之间设置空腔室,可以保证外板充足的变形空间,防止头部与引擎盖锁扣和水箱上横梁等刚硬部件碰撞,从而大大减少碰撞后的危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引擎盖仰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部分侧面剖视示意图。
其中:1-引擎盖外板,2-引擎盖内板,3-内板加强板,4-内板加强板支撑面上的应力孔,5-引擎盖内板左右两侧的开孔,6-引擎盖两侧的内板加强板支撑面的应力孔,7-前空腔室,8-后空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附图1为现有的汽车引擎盖仰视示意图,现有汽车引擎盖包括引擎盖外板1和引擎盖内板2,引擎盖内板2包括内板加强板3,现有引擎盖内板2从引擎盖两侧到中间都会有过渡的凸台棱边,引擎盖外边缘的强度也要高于中间部分。
附图2为改进后的汽车引擎盖部分仰视示意图,在所述引擎盖内板2的内板加强板3的支撑面上开有应力孔4,增大内板加强板3的倾斜角度,防止引擎盖在内板加强板3支撑处刚度过大,对行人头部造成伤害。
因为引擎盖外边缘的强度要高于中间部分,为了进一步减弱边缘刚度,在引擎盖两侧的内板上开孔5,在内板加强板3位于引擎盖两侧的内板加强板的支撑面上也开有应力孔6。
如附图3所示,在引擎盖前部位于引擎盖锁扣和水箱上横梁之上处,所述引擎盖外板1和引擎盖内板2之间设有前后两个空腔室,可以保证碰撞后引擎盖外板1具有充足的变形空间,防止头部与引擎盖锁扣和水箱上横梁等刚硬部件碰撞。在行人头部碰撞过程中,前空腔室7有很大的空腔区域,能够保证足够的头部缓冲形成。在内板加强板3支撑面位置撞击时,内板加强板3支撑面向后倾斜,其上的应力孔4降低了倾斜刚度值,有利于降低对头部的伤害。同时,后空腔室8及大的引擎盖内板2斜面倾角保证了内板加强板3支撑面能有足够的倾斜形成及变形刚度的降低,有利于降低碰撞后期对头部的伤害。后空腔室8为前大后小的渐变三角形空腔区,在碰撞过程中当头部碰撞引擎盖前端时,引擎盖会产生绕后端旋转变形的趋势,有利于降低碰撞对头部的伤害。
配备了本新型引擎盖的车型在E-NCAP行人保护试验中,头部碰撞区得到了12.17分,而在2009年获得五星评价的SUV车型中,VOLV0XC60头部得分仅为11.3分,大众途观为11.2分,奥迪Q5得分为5.5分,奔驰GLK得分为9.7分,均低于配备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引擎盖的车型的头部碰撞区得分,可见本新型引擎盖在行人保护方面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创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创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3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区域物流移动监测定位方法
- 下一篇:铁路应急管理体系统计分析与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