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缓冲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6713.8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8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林;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曦元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燕丽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主要用于重型汽车,涉及一种减震缓冲器。
背景技术
原零件产品结构设计为在上下两块钢板间分布有数块钢板,上下两块钢板间注有橡胶材料,在数块钢板中间有一大孔,中间穿一螺栓,螺栓由上下两块钢板限位起到零件产品安全保障作用同时限制其运动自由度。在受到震动力时,一、受到压力时橡胶弹性材料受压变形吸收能量。二、受到拉力时,橡胶弹性材料受拉变形吸收能量。橡胶材料应力传递完全由橡胶与钢板的粘接传递,这种橡胶与钢板的亲和力在零件产品生产制造工艺过程要求非常高,钢板与橡胶不能很好粘合,俗称脱胶,便不能完成应力传递,严重时造成由上下两板连接的两个其他零部件脱离连接而断开从而发生事故。中间一螺栓来防止这种脱离连接断开情况发生。这样对螺栓材料性质要求也非常高。再者在车辆上使用时,由于车辆运行时的震动情况,其受力方向非常复杂,在复杂多变的受力方向作用下,中间数块相对较薄的钢板,会过早因材料弯曲疲劳而断裂,从而造成产品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坚固、安全可靠、提高减震缓冲性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产品安全保险系数的减震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呈链状上下挂接在一起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中间体,构成中间体组合件,这样中间体可将空间分割形成相对隔离的若干空间,相对大一点空间称为主空间,以中间体组合件为骨架,整体或针对部分主空间注有弹性体,中间体组合件由注入的弹性体胶结在一起;位于最上方的中间体和位于最下方的中间体都是U形槽状,二者的开口方向上下相反,开口两侧设有向内或者向外的翻边,翻边上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器,还包括上板、下板、螺栓和螺母,上板和下板都设有安装孔,中间体组合件夹装在上板和下板之间,最上方的中间体的开口两侧通过翻边的连接孔与上板固定连接,最下方的中间体的开口两侧通过翻边的连接孔与下板固定连接;在上板和下板之间以中间体组合件为骨架整体或部分注有弹性体,上板、下板和中间体组合件由注入的弹性体胶结在一起,由螺栓和螺母通过上板、下板、中间体组合件和弹性体它们各自的通孔将它们贯穿在一起;螺栓为球头螺栓,螺母为球头螺母,螺母紧固并焊接在螺栓尾部;上板的中部有与球头螺栓对应的向下隆起的沉头孔,下板的中部有与球头螺母对应的向上隆起的沉头孔。
上板的安装孔与被减震缓冲零件连接,其连接尺寸由被减震缓冲件的连接尺寸所决定,上板通过阶梯形沉头铆孔与上中间体的连接孔铆接。下板的安装孔也与被减震缓冲零件连接,其连接尺寸同上板一样也由被减震缓冲件的连接尺寸所决定,下板通过阶梯形沉头铆孔与下中间体的连接孔铆接。或者,中间体的连接孔作为本减震缓冲器的安装孔与被减震缓冲零件连接,上下板的功能或部分功能由被减震缓冲零件承担。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器,各块中间体均有若干个圆孔,这些圆孔具有减重作用,增强弹性体一体化并利于弹性体与金属骨架的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器,中间体为上下两块时,构成上中下三个主空间,至少两个主空间内外都填充有弹性体,上下两块中间体相互垂直并都以螺栓为轴线。
本实用新型缓冲器,主空间内的弹性体是由帘布或金属板与弹性体相间隔而形成的多层帘布层或金属板层。
在填充有弹性体的各主空间中,有些主空间是相对开放的,弹性体在受力变形时,会使在开放方向上运动位移量过大,这样一方面会使弹性体过度疲劳而产生过早失效从而造成本减震缓冲器失效。另一方面超过弹性体与金属件间的亲和力会使弹性体与金属件间脱离粘合从而造成本减震缓冲器失效。所以当受到的应力较大时,在这些相对开放的空间里垂直受力方向设置多层帘布,帘布与弹性体相间隔而形成多层帘布层,其帘布层数根据受力大小确定。或在这些相对开放的空间里设置金属板与弹性体相间隔而形成金属板层。在开放空间内填充入多层帘布层预制块或者金属板层预制块后,再进行整体注入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器,弹性体外表面有模压成型的大量条纹或花纹。条纹或花纹用于散热和美观,并且其设置要避免表面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器,中间体为上中下三块时,中间一块中间体为方形筒,上中下三块中间体构成从上到下五个主空间,所有主空间或者一部分主空间内外注有减震弹性体。中间体更多时,依此类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曦元,未经张曦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6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