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静电消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91064.9 | 申请日: | 201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1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杜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1/14 | 分类号: | A61N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静电 消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个人便携式静电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摩擦现象的存在,导致人体及周围的物体带有电荷,当人体与这些物体接触或接近接触时,由于两者电荷电位的差异而导致电荷的流动,特别是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两者的电荷电位差异可以积累的非常高,甚至达到上万伏,从而导致放电现象的产生,并伴随着短暂的瞬间大电流产生,使人体产生疼痛感;另外,该现象还会击穿或损坏电器内的电子元件,降低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号95207517.2《防静电电击器》揭示了一种防静电装置的方案,其主要是通过发光二极管和与之串联的限流电阻来实现,人体的静电通过限流电阻使静电在释放过程中以小电流状态泄漏,从而达到既释放了静电又不会对人体造成疼痛感或不会对电子元件产生击穿现象。但该方案中采用的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单向导电元件,当人体静电释放时允许的电流方向与发光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反时,则人体的静电不能有效释放,从而使该装置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流可以双向流动的静电释放装置,可以做到了不论人体所带的静电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均可释放的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且使用方式灵活、使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静电消除装置,包括一绝缘壳体和两个分别位于绝缘壳体两端的导电触头,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壳体内,由导线将至少一个限流电阻和一发光组件串联连接起来,导线的首尾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触头连接,所述的发光组件是由极性相反的、构成并联电路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构成。
进一步的, 在所述的导线上串联方式安置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发光组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发光组件两端并联方式安置有电容。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是在电流不大于10毫安就可以发光的低电流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的, 所述的发光组件中并联安置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的颜色是不同的。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导线上串联方式安置有可变电阻。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发光组件中、与其中一个发光二极管串联方式安置有一补偿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壳体是透明的或彩色透明的绝缘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管是玻璃管或有机玻璃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电触头是由金属材料或非金属导电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低且使用方式灵活、稳定可靠。
2、发光组件中并联安置的两个发光二极管使静电释放过程中,不论人体所带电荷的极性为正或负,至少有一路是导通的,所以静电均可得到释放。
3、所述的发光组件中并联方式安置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是具有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发光二极管,根据静电释放过程中观察到的发光二极管发光颜色的不同,可以推断出电流流动的方向,从而可以令使用人分辨出所释放电荷的极性,提高了应用价值及趣味性。
4、所述的发光组件中并联安置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是在电流不大于10毫安就可以发光的低电流发光二极管,即保证了静电释放过程中发光二极管可以点亮,也保证了在消除人体静电时避免了对人造成的疼痛感,人体对小于10毫安的电流不敏感,而一般的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在15-100毫安之间,而低电流或超低电流发光二极管在数毫安或数百微安久可以发出亮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了并联方式安置的极性相反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发光组件,可以实现不论人体所带静电电荷的极性如何均可释放,有效提高静电消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电触头;2—导电触头;3—绝缘管;4—导线;
5—第一发光组件;6—第二发光组件;7—限流电阻;8—发光二极管A;
9—发光二极管B;10—电容;11—补偿电阻;12—静电释放装置;
15—可变电阻;16—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10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