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淬火冷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78059.4 | 申请日: | 2011-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3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程德利;李翔;王世付;强堃;邓荣杰;毕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9/34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 地址: | 243003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淬火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的淬火喷水系统采用高压(喷嘴前压力为0.38-0.45Mpa)、小流量(单个喷嘴小时流量为2.0-2.5m3/h)雾化喷嘴;喷嘴出水流速(12.0-18.0m/s)高,喷嘴方向不能调节,喷嘴出水方向调节靠人工扳动连接喷嘴的喷管来完成。采用这种喷水方式淬火时:1)踏面出现贝氏体等异常组织厚度层深,CL60钢一般约有10-12mm左右。2)沿车轮径向方向轮辋硬度梯度大,从踏面表层5mm到40mm处,硬度梯度达到20HB以上;3)喷嘴的调节方式不合理,调节较困难,难以对其进行标准化,淬火质量受人为影响较大,表面硬度均匀性较差,废品率为0.15%左右;4)喷嘴喷出来的水压力较大,水飞溅厉害,现场操作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同时喷溅出来的水对淬火台电机以及其他电器设备损害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车轮表层异常组织层厚度,减少车轮径向方向硬度梯度,提高车轮质量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车轮淬火冷却装置用的淬火冷却喷嘴。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包括外环管,内环管,冷却装置,控制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启停的控制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喷嘴,喷嘴支管,所述的喷嘴支管与内环管连接,所述的喷嘴与喷嘴支管连接,所述的喷嘴设置为能够对准车轮轮辋部位的结构。
所述的内环管通过内环管进水口与外环管连接,内环管进水口设置多个,外环管与进水口连接,内环管进水口与喷嘴支管连通,所述的喷嘴支管设置多个,喷嘴支管安装在内环管的内壁上,所述的多个喷嘴支管设置为均匀布置在内环管内壁上的结构。
所述的喷嘴支管设置为沿车轮的径向方向布置的结构,所述的喷嘴支管与内环管之间设置能够转动的活动结构。
所述的喷嘴与喷嘴支管之间设置为能够转动的活动结构。
所述的喷嘴与喷嘴支管之间也可以设置为固定连接的结构。
所述的喷嘴支管与内环管之间设置为通过球形万向调节头I连接的能够自由转动的结构。
所述喷嘴与喷嘴支管之间设置为通过球形万向调节头II连接的能够自由转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这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用的淬火冷却喷嘴,所述的喷嘴的喷嘴前的流水压力设置为0.15-0.25MPa,所述的喷嘴前的流水流量设置为5-7m3/h,所述的喷嘴的出水流速设置为1.2-2.0m/s。
所述的喷嘴的喷嘴口设置为圆型截面的结构,所述的喷嘴口的出水面板上设置多个出水孔。
所述的喷嘴的喷嘴口设置为矩形截面的结构,所述的喷嘴口的出水面板上设置多个出水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1、减少车轮轮辋异常组织层的深度;
2、改善车轮轮辋断面沿径向方向硬度梯度;
3、改进喷嘴调节方式,使调节变得简单,提升淬火质量;
4、减少水的喷溅,改善工人现场工作环境,改善设备工作环境,降低电器设备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的冷却装置的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的冷却装置的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嘴的喷嘴口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嘴的喷嘴口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环管;2、内环管;3、冷却装置;4、喷嘴;5、喷嘴支管;6、车轮轮辋;7、车轮;8、内环管进水口;9、控制装置;10、球形万向调节头I;11、球形万向调节头II;12、喷嘴口;13、出水面板;14、出水孔;15、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示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80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搅拌功能的阳极装置
- 下一篇:热处理淬火液冷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