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高梯度磁选设备的磁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76619.2 | 申请日: | 2011-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8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倪明亮;陈立;葛家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C1/033 | 分类号: | B03C1/03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梯度 磁选 设备 介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梯度磁选设备的磁介质。
背景技术
高梯度磁选理论的提出给磁选矿界以质的飞跃,使能够磁选的矿物种类增多,粒度上、下限变宽。在处理低含量磁性物和细粒级磁性物的场合中先后出现的连续高梯度磁选机有电磁平环式强磁高梯度磁选机、永磁和电磁立环高梯度磁选机等。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分选弱磁性细粒嵌布的矿石、含金尾矿的回收利用、从矿砂中回收针铁矿石及金红石、分选工业矿物,如高岭土、萤石、磷灰石、从粉煤中分离黄铁矿及灰分、钢铁厂和发电厂的废水处理等工业生产中。
目前应用于高梯度磁选机的磁介质,基本结构主要有球形磁介质、棒形磁介质、齿板形磁介质以及细丝磁介质等几种形式。上述磁介质由于受结构的限制,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梯度磁选机分选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例如球形磁介质不易堵塞,但产生不了更高的磁场强度;齿板形及细丝磁介质能够产生更高的磁场强度,但工作时容易堵塞。而棒形磁介质为光滑圆柱形磁介质棒,虽然工作时不易堵塞,但同时不能产生更高的磁场梯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提供一种不易堵塞、磁场梯度较大,在保证精矿品位的同时可以降低尾矿品位,提高回收率的高梯度磁选设备的磁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高梯度磁选设备的磁介质,包括若干装置于分选立轮内的钢板,该钢板内侧和外侧均为凹凸齿,钢板和钢板之间为凸齿对凸齿排布。所述的凹凸齿可以为圆弧齿、渐开线齿、椭圆线齿、双曲线齿、抛物线齿或摆线齿中的一种。所述的凹凸齿为抛物线齿。所述的抛物线齿形磁介质的齿间距为8-20mm,齿尖角为100-150°。所述的抛物线齿形磁介质的齿间距为12mm,齿尖角为127°。
所述的钢板和钢板之间的距离为1-5mm。钢板和钢板之间的距离为2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1、由于矿浆通过空间大,不易堵塞,工作流程流畅。2、在齿尖及齿谷间形成的磁感应强度很高。3、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介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介质作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了便于矿粒的通过、排出和清洗,导磁尖齿钢板磁介质的安装方式为齿尖对齿尖安装。多层导磁尖齿钢板磁介质的结构参数主要包括齿极的齿尖角、齿间距和钢板之间距离。通过试验得出齿尖角a=127°、齿间距S=12mm以及钢板之间距离L=2mm时,齿极间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梯度达到最佳。
在闭合磁系中加入本实用新型的磁介质后,磁场感应强度明显增大4~6倍,本实用新型的磁介质使闭合磁系产生的均匀磁场变成了非均匀磁场,提高了磁感应强度和磁场梯度。不加本实用新型的磁介质时,分选区的磁场强度比较小,且磁场强度变化比较小,磁场比较均匀。
通过测量本实用新型磁介质中齿尖以及对应齿谷处的磁场强度可以得出齿尖处的磁感应强度很高,而齿谷区域相反,磁感应强度很低,这是因为感应磁场处于同性,在齿谷处的由于距离近,感应磁场相互抵消明显,导致感应磁场表征为弱磁场,而在齿尖处,由于距离比较远,相互抵消效应不明显,感应磁场表征为强磁场。因此磁性矿粒在磁选机中主要吸附在齿尖区域。随着深度的增加,齿尖与齿谷的磁场强度的变化均比较小。说明沿着尖齿钢板的竖向磁场比较均匀,但从齿尖到齿谷的磁场强度的变化比较大,磁场梯度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入选矿物以矿浆形式进入高梯度磁选机,当矿浆进入分选腔后,在磁场强度和磁场梯度的作用下,磁性物在本实用新型的磁介质表面吸附,随着分选立轮的转动到无磁场区域,由于不受磁力的作用,在自身重力和冲洗水管的冲洗水的冲击力的共同作用下由精矿斗排出,非磁性物料因不受磁力的作用而随着水流的运动最终从尾矿通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结合脉动机构驱动矿浆产生脉动,可使分选区内矿粒群保持松散状态,使磁性矿粒更容易被磁介质捕获,使非磁性矿粒尽快穿过本实用新型的磁介质进入到尾矿中去。从而达到漂洗吸附在本实用新型磁介质表面上的磁性物质,脱去夹杂的非磁性物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6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