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VVT油路的发动机凸轮轴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2222.6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多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F01L9/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vt 油路 发动机 凸轮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凸轮轴,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VVT油路的发动机凸轮轴。
背景技术
凸轮轴作为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液压油的中间传递者,除了要满足自身的要求外,还需要给VVT系统提供液压油,传统的凸轮轴VVT油孔是平行于凸轮轴轴线的轴向油孔以及与之对应的第一径向油孔和第二径向径向油孔,如图4所示,由于径向油孔和轴向油孔孔径比较小,加工时难以保证轴向平行度,轴向油孔偏向轴心或者偏离轴心都会使得凸轮轴的强度下降,同时还需要考虑径向油孔与轴向油孔的相对位置,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另外对于四孔高流量油孔来说加工比较费时,工艺要求也高,大大增加了加工难度和生产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带VVT油路的发动机凸轮轴,其目的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加工难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凸轮轴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VVT油路的发动机凸轮轴,包括设置在凸轮轴上的第一径向油孔和第二径向油孔,在所述的凸轮轴上设有隔油套筒,所述的隔油套筒在所述凸轮轴上形成内腔和外腔,所述的第一径向油孔和第二径向油孔分别与内腔和外腔连通。
所述的隔油套筒和所述凸轮轴轴向端面是锥面配合。
所述的隔油套筒与所述凸轮轴轴向端面和VVT通过VVT螺栓连接。
所述的第一径向油孔和第二径向油孔为直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带VVT油路的发动机凸轮轴,结构简单,易加工,同时也降低了凸轮轴的加工难度,缩短了加工周期,也增强了凸轮轴的强度,另外也避免了油路的堵塞,为VVT供油提供了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不带隔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左视图。
图中标记为:
1、凸轮轴,2、第一径向油孔,3、轴向油孔,4、VVT,5、油路,6、隔油套筒,7、内腔,8、外腔,9、第二径向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降低加工难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凸轮轴强度。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带VVT油路的发动机凸轮轴,包括设置在凸轮轴1上的第一径向油孔2和第二径向油孔9,在所述的凸轮轴1上设有隔油套筒6,所述的隔油套筒6在所述凸轮轴1上形成内腔7和外腔8,所述的第一径向油孔2和第二径向油孔9分别与内腔7和外腔8连通。
所述的第一径向油孔2和第二径向油孔9为直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径向油孔2和第二径向油孔9为直通孔,简化了加工工序,避免了油路堵塞,使得油路更加畅通,为VVT4供油提供了可靠保障。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隔油套筒6和所述凸轮轴1轴向端面是锥面配合。
所述的隔油套筒6与所述凸轮轴1轴向端面和VVT4通过VVT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隔油和防止漏油的效果,同时隔油套筒6的厚度设计满足VVT4的B腔液压油流量。
凸轮轴1通往VVT4的油路5为直径不同、加工长度不同的盲孔,结合隔油套筒6形成两个独立的油腔,即内腔7和外腔8,并分别对应于凸轮轴上的第一径向油孔2和第二径向油孔9,从而通过VVT4的A腔和B腔,机加工简单可靠,并增加了凸轮轴1的强度。
油路走向,液压油经VVT4机油控制阀A路油路进入凸轮轴1的第一轴承盖A路油路,然后经凸轮轴第一径向油孔2进入隔油套筒6的内腔7,最后进入VVT4的A腔,B路油路则是通过凸轮轴第二径向油孔9进入隔油套筒6的外腔8,最后进入VVT4的B腔,最终通过油压调节达到调节相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2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渗铝石墨复合活塞
- 下一篇:大中型载货汽车后下部防追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