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电池比容量发挥的新型电芯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60882.2 | 申请日: | 2011-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侯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电池 容量 发挥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地指一种提高电池比容量发挥的新型电芯。
背景技术
作为新一代的可充电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容量大、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很多用户青睐。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电源,而电动自行车、电动车、电动工具等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及一致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及一致性不仅跟材料和配方有关,还跟电池结构和工艺有关,具体的说跟多个卷芯的组装或装配工艺有关。对于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多个卷芯并联来减小极片长度和便于卷绕,再由多个卷芯组装入壳。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的组装或装配大多采用透明胶来包住多个卷芯底端来达到固定卷芯、方便装配、与外壳绝缘的目的。但透明胶不具有离子传输性,用透明胶包住卷芯的底端会影响电液在其间的传输,使得极片吸液不充分,从而影响电化学反应,导致材料比容量发挥异常;电池则表现为低容,电池容量无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电池比容量发挥的新型电芯,以解决上述材料比容量发挥不充分导致电池低容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提高电池比容量发挥的新型电芯,所述卷芯底端的外围固定有可让电解液渗透的第一固定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带为隔膜材料,所述第一固定带由第二固定带连接固定。用第二固定带将第一固定带固定,可防止第一固定带脱落或偏斜。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带采用透明胶带,透明胶带固定在所述卷芯侧边的第一固定带上。用透明胶带在多个卷芯的侧边将第一固定带固定,便于电解液的更容易渗透。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带厚度为12~40微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包裹高度不超过卷芯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让电解液渗透的固定带来包住卷芯的底端,便于电解液的渗透,不会影响电液在其间的传输,不会影响电化学反应。本实用新型所做出的锂离子电池可使材料比容量发挥充分,电池容量一致性好,循环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组装工艺简单,产品合格率和产品质量良好,生产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提高电池比容量发挥的新型电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提高电池比容量发挥的新型电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电芯入电池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中所示的一种提高电池比容量发挥的新型电芯,包括多个排列的卷芯1,卷芯1底端的外围固定有可让电解液渗透的第一固定带2。第一固定带2为隔膜材料,第一固定带2由第二固定带3连接固定。第二固定带3采用透明胶带,透明胶带固定在卷芯1侧边的第一固定带2上。第一固定带2厚度为12~40微米。所述第一固定带2的包裹高度不超过卷芯1的高度。
组装时:在将多个卷芯1组装或装配入电池壳4之前,先将多个卷芯1排列整齐,然后用第一固定带2包住多个卷芯1的底端的外围,再用第二固定带3在多个卷芯1的侧边处将第一固定带2固定在多个卷芯1上,防止第一固定带2从多个卷芯1上脱落或偏斜,最后将由多个卷芯1连同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组合而成的新型电芯装入电池壳4,装上内绝缘垫6,焊上盖组5,即为电池,具体见图3中所示。
利用隔膜材料的第一固定带的特性,可以让离子通过,但却是电子的绝缘体,便于电解液的渗透,不影响电液在其间的传输,不会影响电化学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8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