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增压柴油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5638.7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生;郭禹;王巍;侯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内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2 | 分类号: | F02B37/12;F02D1/12;F02F11/00;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蔡勤增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柴油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增压功能的柴油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为发电机组提供动力的进气增压柴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尤其是为工业发电机组提供动力的柴油发动机,需要具有较大的输出功率、较低的排放,才能够满足大功率输出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为柴油发动机另外配备进气增压装置来增加发动机进气压力,增大进气量,使燃料更加充分燃烧,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然而,由于进气增压装置与原柴油发动机匹配难度较大,匹配不佳,会达不到所需要的性能要求,同时容易增加柴油机和增压器出现故障的频率,其中所述增压器经常出现的故障有:1)供给增压器的润滑油管漏油或油管损坏,而造成其润滑不良,增压器抱死或烧结损坏;2)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加大负荷或突然从高负荷停车,造成增压器损坏;3)发动机油压过低,不能保证增压器可靠润滑,而失去增压效果。另外,用于柴油机上的调速器一般为机械式调速器,其由飞锤的离心力通过机械零件之间的传递来控制油泵的供油量,其往往会受到零件卡死、零件松脱的影响,难以保证供油的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增压功能的柴油发动机,该柴油发动机严格匹配了进气增压装置和油量自动调节装置,满足了发动机的性能要求,提升了输出功率,提高了喷油泵的供油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进气增压柴油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设有与其匹配的进气增压装置和油量自动调节装置,所述进气增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柴油发动机的壳体外的中部。
所述进气增压装置可以包括涡轮机和压气机,所述涡轮机内设有涡轮,所述压气机内设有叶轮,所述涡轮与所述叶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涡轮机的进气端可以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所述涡轮机的排气端可以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所述压气机的进气端可以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管道的输出端,所述压气机的出气管可以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的进气管,所述传动机构为实现所述涡轮机和所述压气机同轴连接的中间轴体。
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涡轮机之间优选通过带有密封带的钢片密封连接,并采用螺栓紧固,所述压气机与所述进气管之间优选采用硅橡胶管密封连接,所述进气增压器的润滑油的进、出油口优选采用带有密封垫的软管与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润滑系统连接。
所述油量自动调节装置为电子调速器,所述电子调速器可以包括控制器、执行器和用于采集所述柴油发动机的飞轮的转速信号的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可以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可以连接所述执行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可以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泵。
所述执行器可以包括直流电机、传动齿轮和输出轴,所述直流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为所述执行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直流电机的扭矩输出端可以通过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输出轴。
所述执行器与所述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泵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执行器的输出轴通过调节连杆与所述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泵的齿杆连接。
所述控制器可以设有用于根据所述柴油发动机使用的最高允许转速来调定频率的转速调整电位器。
所述进气增压柴油发动机为用于给发电机组提供动力的工业用具有进气增压功能的柴油发动机。
所述工业用具有进气增压功能的柴油发动机为风冷913系列工业用具有进气增压装置的柴油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柴油发动机上合理匹配了进气增压装置和油量自动调节装置,一方面满足了发动机的性能要求,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防止发动机油压过低,保证了增压器的可靠润滑,减少了柴油机和增压器的故障频率;另一方面实现了喷油泵的精确供油,从而降低了油耗和降低了排放,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进气增压装置与发动机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内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北内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5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