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金刚石导热厚膜的发热组件导热基座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0569.6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文 |
主分类号: | H01L23/373 | 分类号: | H01L23/373;H01L23/12;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刚石 导热 发热 组件 基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应用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金刚石导热厚膜之发热组件的导热基座结构,属于国际专利分类H01L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组件功率的不断提高,电子组件的热排放量也相对增加,而形成严重的问题。纵观目前的导热方式,方式一:将电子组件黏贴于高分子绝缘层。方式二:将电子组件黏贴于陶瓷绝缘层,如使用氮化铝陶瓷基板的方式。方式三:将电子组件通过导热膏与散热基座连结导热。上述几种使用方式仍存在着如下缺点:高分子绝缘层、陶瓷基板绝缘层或导热膏皆为高热阻结构材料,使电子组件的发热传导阻塞,电子组件的工作温度上升,造成设备的不稳定,甚至于损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金刚石导热厚膜发热组件的导热基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金刚石导热厚膜的发热组件导热基座结构,它包括一导热基座;一个以上厚度为40-800微米的金刚石导热厚膜,该金刚石导热厚膜的下部贴合于所述导热基座的平面上;在金刚石导热厚膜上贴合有发热电子组件;在导热基座的表面排置有一层以上的电路绝缘层;所述的电路绝缘层避开了金刚石导热厚膜在导热基座上所贴覆的区域、覆盖在导热基座的上表面。
所述的导热基座,其原料选自硅、陶瓷、石墨或金属中的一种。
所述的发热电子组件,是由p型与n型半导体组成的发光二极管。
所述的金刚石导热厚膜还可采取镶入在所述的导热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导热基座结构,可透过金刚石导热厚膜迅速传导热量,以维持发热组件的正常工作温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热基座,2.金刚石导热厚膜,3.发光二极管,4.电路绝缘层,5.电路,6.导线,7.石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以铜为结构体的导热基座1,在导热基座1的平面上贴合一片厚度为300微米的金刚石导热厚膜2,金刚石导热厚膜2上部贴合有两个发光二极管3,在避开金刚石导热厚膜2上表面的区域,制作一层覆盖导热基座上表面的电路绝缘层4,该电路绝缘层4上部表面排置电路5,该电路5以金属导线6连接半导体的各电极供电。因此,发光二极管3的导热基座结构,可透过金刚石导热厚膜2迅速传导热量,以维持发光二极管3的正常工作温度。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以石墨及铜为复合结构体的导热基座1,在石墨层7的上表面,制作一片厚度为60微米的金刚石导热厚膜2,金刚石导热厚膜2上部贴合两个发光二极管3结构;在避开金刚石导热厚膜2上表面的区域,制作一层覆盖导热基座上表面的电路绝缘层4,该电路绝缘层4上部表面排置电路5,该电路5以金属导线6连接半导体的各电极供电。因此,发光二极管3的导热基座结构,可透过金刚石导热厚膜2迅速传导热量,以维持发光二极管3的正常工作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文,未经陈鸿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0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管状组织的缓冲织物
- 下一篇:小口径钢管水压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