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生产自动转运装置及车辆生产自动转运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20217.0 | 申请日: | 2011-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1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郭仁杰;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生产 自动 转运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转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生产自动转运装置及车辆生产自动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生产作业中通常需要按照次序将本工序完成的装配件转运至下一工序,比如底盘装配完毕后,需要将装配完成的底盘由底盘输送线转运至总装配输送线,但是目前通常需要借助行车或人工才能完成,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车辆生产转运装置包括行车01、吊具02,当底盘03在底盘装配工位40装配完毕,通过行车01、吊具02将底盘03吊起,由底盘装配输送线转移至总装配输送线,然后再释放吊具02,底盘03落地,人工将底盘调整至总装配工位50开始装配,耗费时间长;其次是劳动强度大、耗费人力,每当底盘转线时都需要3-5个工人暂停手中工作去帮助底盘转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由于是多人配合作业,需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工伤事故;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生产转运装置无法实现底盘的自动转线,难于实现流水化装配作业的目的,作业效率较低、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生产自动转运装置及车辆生产自动转运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流水化装配作业、提高装配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生产自动转运装置,包括:
轨道线,由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构成;
承载小车,由车体和设在所述车体底部的四个车轮构成,所述四个车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上;
链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之间的链条、与所述链条相配合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车体底部连接;
驱动装置,为所述链传动机构提供动力,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链轮;
控制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位移传感器,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底部设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开口端设销轴,所述链条置于所述U形卡槽内,所述U形卡槽两侧壁的端部均设有通孔,所述销轴穿过所述链条置于两所述通孔内。
上述的结构,承载小车置于轨道上与设在其底部的链条连接,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主动链轮转动,从而使与主动链轮配合的链条沿轨道方向带动承载小车在轨道上移动,控制器输入端接受位移传感器传递的信号通过内部事先编写的控制程序生成控制指令经输出端驱动装置转速快慢、正反转及断电的时间来控制承载小车在轨道上的运行快慢、运行方向及停止时间来配合各装配岗位的流水线作业,相对现有的人工吊运效率较高、降低人工劳动、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生产自动转运系统,包括:
两条轨道线,分别为第一轨道线和第二轨道线;所述第一轨道线和第二轨道线交叉设置且均由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构成;
承载小车,由车体和设在所述车体底部的四个车轮构成,所述四个车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线或第二轨道线的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上;
两链传动机构,分别为第一链传动机构和第二链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线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之间的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链条相配合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线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之间的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链条相配合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通过切换连接装置交替与所述车体底部连接;
两驱动装置,具体为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为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和第二链传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
控制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位移传感器和设在所述第一轨道线与第二轨道线交叉处的接近开关,所述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两驱动装置的输入端和所述切换连接装置;
所述切换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的切换指示单元和连接所述车体与第一链条或连接所述车体与第二链条的活动连接单元。
其中,所述活动连接单元包括设在所述车体底部的连接件和销轴,所述连接件设有U形卡槽,所述第一链条或第二链条置于所述U形卡槽内,所述U形卡槽两侧壁的端部均设通孔,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链条或第二链条置于两所述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02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定位板
- 下一篇:一种货车货箱及其货箱铰接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