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纳米碳化钨粉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2790.1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富;陈晓光;郭大为;孙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同立高科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34 | 分类号: | C01B31/34;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纳米 碳化 钨粉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碳化钨(化学式:WC)粉体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纳米碳化钨粉体的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碳化钨粉体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喷涂等领域。碳化钨为黑色六方晶体,有金属光泽,硬度与金刚石相近,为电、热的良好导体,熔点2870℃,沸点6000℃,相对密度15.63(18℃)。纳米碳化钨不溶于水、盐酸和硫酸,易溶于硝酸-氢氟酸的混合酸中。纯的纳米碳化钨易碎,若掺入少量钛、钴等金属,能够减少脆性。用作钢材切割工具的纳米碳化钨,常加入碳化钛、碳化钽或它们的混合物,以提高抗爆能力。纳米碳化钨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纳米碳化钨中,碳原子嵌入钨金属晶格的间隙,并不破坏原有金属的晶格,形成填隙固溶体,因此也称填隙(或插入)化合物。纳米碳化钨可由钨和碳的混合物高温加热制得,氢气或烃类的存在能加速反应的进行。若用钨的含氧化合物进行制备,产品最终必须在1500℃进行真空处理,以除去碳氧化合物。纳米碳化钨适宜在高温下进行机械加工,可制作切削工具、窑炉的结构材料、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喷嘴等产品。在耐磨损、耐腐蚀、高温、硬度诸性质方面,纳米碳化钨合金材料比最硬的钢铁强百倍。机械如需要好的耐磨损材料,最先考虑使用纳米碳化钨合金材料。虽然制品的成本会较高,但是耐用,可以减少机件失灵或换修的机会。利用此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工业上用途非常广泛。
制备纳米碳化钨粉体的传统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是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氧化钨通氢还原法,第二种是仲钨酸铵还原制备纳米碳化钨粉。氧化钨通氢还原法是在十三管电炉中进行通氢碳化还原,合成的粉体在球磨机进行粒度细化处理,该方法工艺成熟,但能耗大,生产周期长。仲钨酸铵碳热还原制备纳米碳化钨粉,可以制备粒度较细的纳米碳化钨粉体,但该法同样存在能耗大、合成周期长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工序简单易行,节省原料的生产纳米碳化钨粉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生产纳米碳化钨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
(1)原料处理:以氧化钨粉体、碳黑、镁粉为原料按下式摩尔比配比球磨混合:
氧化钨粉体∶碳黑∶镁粉=1∶3.6∶1
(2)步骤(1)处理后的粉体为基体原料,基体原料加入作为添加剂的氯化氨和碳酸钠形成反应原料,其重量百分比为:
基体原料:70%
氯化氨:15~25%
碳酸钠:5~15%
(3)球磨混合过筛:将步骤(2)反应原料搅拌球磨,取出后用40~60目筛网过筛成为粉料;
(4)自蔓燃反应:将步骤(3)过筛后的粉料装在不锈钢罐内,再将不锈钢罐放置在自蔓燃反应器内,对自蔓燃反应器抽真空后,在自蔓燃反应器内充入纯度>99.99%的氩气,压力保持在2~4MPa,打开位于不锈钢罐内的点火器,当点火器温度超过800℃的粉料反应温度,点火器产生的高温使粉料自蔓燃合成,合成后,自然冷却;
(5)细磨和酸洗后得到成品:当自蔓燃反应器内的压力降到6MPa时,释放自蔓燃反应器内的压力,打开自蔓燃反应器,从不锈钢罐得到疏松、黑色的块状产物,然后对块状产物进行细磨,除去氧化镁和镁,得到纳米碳化钨粉体成品。
所述步骤(1)氧化钨粉体的纯度大于98.5%,粒度为100~300目;碳黑的纯度>99.99%,粒度<1微米;镁粉的纯度>98%,粒度为200目。
上述步骤(1)的球磨混合采用球磨机进行球磨混合,选用直径为15毫米的钢球进行球磨混合4~8小时,原料与钢球的重量比为1∶1~2。
上述步骤(2)所述添加剂氯化氨和碳酸钠都为分析纯级试剂。
上述步骤(3)的反应原料搅拌球磨采用罐磨机进行搅拌球磨,将反应原料放置在罐磨机的钢桶中,以直径为15毫米的钢球为球磨介质,反应原料与钢球的重量比为1∶1~2,球磨时间1~2小时。
上述步骤(4)点火器为0.6毫米直径的钨丝缠绕而成的螺旋状点火器。
上述步骤(5)的细磨采用球磨机进行球磨,球磨时选用直径为15毫米的钢球进行球磨4~8小时,原料与钢球的重量比为1∶1~5;酸洗采用浓度为30%的硫酸进行酸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同立高科工贸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同立高科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2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型再制造发动机磨合方法
- 下一篇:阻抗复合式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