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白血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抗体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61294.4 | 申请日: | 201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9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白先宏;喻志爱;何伟;林峰;何丽华;李先钟;刘方杰;扈艳红;马金伟;韩海蛟;周俊杰;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9/22 | 分类号: | C12N9/22;C12N15/62;C12N15/63;C12N5/10;A61K39/395;A61P35/02;A61P17/06;A61P19/02;A61P29/00;A61P37/02;A61K38/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白血病 自身免疫 疾病 抗体 融合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体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重组的用于白血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用抗体融合蛋白,编码该抗体融合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载体、宿主细胞、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以慢性、对称性、多发性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和临床特征的疾病。患病率美国为1%,中国约0.3%~0.5%,男女之比约为1比4。患病高峰年龄30~50岁。RA患者自然病程生命期缩短5~10年,标准死亡率>1.5(刘嘉玲,中国临床医生,2005,33(5):6-7.)。
目前,RA的病因及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已有研究表明RA与免疫功能异常、关节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及骨组织破坏等密切相关。
银屑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表皮增殖和炎症为特征,无传染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是皮肤科常见且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与遗传、感染、变态反应、代谢障碍及自身免疫等有关。该病病程长,外观丑陋,缠绵难愈,病程后期可侵犯多种脏器,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伤害而被皮肤科称为“不死的癌症”。临床主要分为4型:寻常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据调查,牛皮癣的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黑种人次之。1984年我国银屑病的患病率为0.123%(魏娟,黑龙江医学,2005,29(5):344-346.),国外一些地区更多,西北欧成人的患病率大约在1.5%~2.0%之间,日本在0.2%~1.0%之间(Menter A,Gottlieb A,Feldman SR,et al,J Am Acad Dermatol.2008 May;58(5):826-50.)。
银屑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有多基因遗传背景,涉及到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神经介质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作为银屑病皮损部位浸润细胞成分的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中扮演了中心角色。
针对上述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已有很多种治疗药物,但或者由于疗效不稳定、副作用过多,或者由于对肝脏、肾脏和骨髓的毒性并具致畸性而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研制一种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抗体药物由于其靶向性强、疗效独特、安全性耐受性好、使用安全、适合长期治疗,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顽症的治疗方面具有其他药物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成为目前生物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发明的抗体融合蛋白正是基于白细胞分化抗原CD6分子在淋巴细胞成熟、活化和增殖中的重要作用而设计的,通过阻断CD6分子的功能可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CD6阳性的白血病的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与CD6分子表位3(epitope)结合的UMCD6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破伤风类毒素(TT)抗原特异的T细胞克隆和药物诱导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的增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1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