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削工具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61243.1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洪荣洲;林大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24B5/48 | 分类号: | B24B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削 工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工具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磨削工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放电加工有别于传统机械加工,可达到精确控制材料的移除量,使加工精度符合加工需求。因放电加工的电极与工件间未接触,所以放电加工时工件无切削加工应力,因此放电加工不受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机械性质所影响,以广泛地应用于难切削材料的加工件上,更可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与外形复杂的精密零组件。
请参阅图1,此图揭示利用柱状工具电极1’对工件2’进行放电加工,以形成一穿孔21’于工件2’上。工件2’在放电加工之后,加工表面经过高温熔融致使周围的加工液因而汽化、膨胀并产生极大的压力,将熔融状态的材料冲离,达到材料去除的目的。但没有被冲离的熔融金属也因受绝缘液的冷却作用而凝固,残留在工件2’的表面形成再铸层与放电痕。且在一般实际的放电穿孔加工,会因为加工屑排出过程中,在侧边发生二次放电现象,工件2’上的穿孔21’的剖面形状呈锥状,因此放电加工仍无法达到高形状精度的要求。
所以于放电加工后必须对工件2’上的穿孔21’进行研磨,改善工件2’上的穿孔21’的剖面形状,以达到高形状精度的要求。对工件2’上的穿孔21’进行研磨是利用一磨削工具,现有磨削工具例如中国台湾第I309594号的“悬臂式超精密微型研磨工具”,该悬臂式超精密微型研磨工具是包括一微型基轴,该微型基轴的一端是由一微型夹头所夹持,其另一端是以金属结合剂结合微米或奈米级的磨料,并经微线切割放电加工方式,切割成悬臂式造型。此专利所提供的研磨工具于制作上较为复杂,而且该研磨工具的磨料密度相同,仅能对工件作粗加工或精加工,不能使用同一研磨工具同时对工件作粗加工及精加工,必须更换另一研磨工具,如此于更换研磨工具时必须再次对位工件,造成使用者于使用上的不便,且容易因为对位不准确而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甚至工件成为不良品而需淘汰,如此即会增加成本以及降低加工效率。
另外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第096112202号的“微型球状磨削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亦提供一种磨削工具,该微型球状磨削结构是包含一微球工具轴,该微球工具轴的一端具有一球状物,该球状物可黏结复数研磨颗粒。虽然此专利所提供的磨削结构于制作上简单,但与上篇专利有一样的问题,即无法使用同一研磨工具同时对工件作粗加工及精加工,必须更换另一研磨工具等问题,导致使用者于使用上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磨削工具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磨削工具的制作方法简单,而且磨削工具可同时对工件进行粗加工及精加工,不需更换磨削工具,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及磨削效率,且减少对位所产生的误差,所以经磨削后的工件可达到高形状精度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工具及其制作方法,磨削工具可同时对加工件作粗加工及精加工,不需要更换其他磨削工具,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并可提升磨削速率,且减少对位所产生的误差,使磨削后的加工件达到高形状精度及高表面质量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工具及其制作方法,磨削工具容易制作,以降低制作成本,并可依据使用者需求制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磨削工具,是包含:
一工具载体,具有一第一加工部及一第二加工部,该第二加工部位于该第一加工部的下方;
一第一磨削层,设置于该第一加工部;以及
一第二磨削层,设置于该第二加工部;
其中,于该第一磨削层与该第二磨削层的加工线速度相同之下,该第一磨削层的单位面积的磨削加工量不同于该第二磨削层的单位面积的磨削加工量。
本发明中,其中于该第一磨削层与该第二磨削层的加工线速度相同之下,该第一磨削层的单位面积的磨削加工量小于该第二磨削层的单位面积的磨削加工量。
本发明中,其中该第一磨削层及该第二磨削层分别包含:
一固着层,设置于该工具载体;以及
复数研磨粒,固着于该固着层上;
其中该第一磨削层的单位面积的该些研磨粒的排列密度大于该第二磨削层的单位面积的该些研磨粒的排列密度。
本发明中,其中该第一磨削层及该第二磨削层分别包含:
一固着层,设置于该工具载体;以及
复数研磨粒,固着于该固着层上;
其中该第一磨削层的该些研磨粒的粒径小于该第二磨削层的该些研磨粒的粒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1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