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及其冷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9037.7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婷;张纪元;高焱;王洪山;朱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及其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目的是将发动机受热部分的热量吸收一部分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所有部件正常稳定的工作。发动机的冷却是目前所有发动机装置必备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直以来在该技术领域中不断进行着研发和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冷却效果不佳,会导致发动机零件受热膨胀,做相对运动的零件缝隙减小而卡死,也会极大的增加发动机的损耗,减少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其中利用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称为水冷系统,现阶段的水冷系统一般是通过如下方式,发动机机体只设有一个进水口,副水腔中的冷却液通过此进水口进入发动机机体,形成环流水套,冷却液对发动机机体进行冷却之后,再通过发动机机体与发动机缸盖之间的串水孔进入发动机缸盖,对发动机缸盖进行冷却。参照图1所示,其中A为副水腔进水孔,B为贯通副水腔与发动机机体的进水口,很明显可以看出,冷却液从副水腔进入发动机机体仅有单一的途径,即通过进水口B。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冷却液从副水腔进入发动机机体的路径是单一的,冷却液会优先冷却发动机机体上设有进水口的部位,其他部位需要待冷却液流动之后,才能够进行冷却。这样会造成冷却不均匀,产生穴蚀现象。
现有技术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冷却液通过单一的线路从机体流通到缸盖(9),需要经历较长的流程,冷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冷却方法。实现机体的均匀冷却,并分流一部分冷却液直接进入发动机缸盖(9),提高冷却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
副水腔(8)、发动机机体和发动机缸盖(9),所述副水腔(8)设有副水腔进水口(7),所述发动机机体内设有缸套结构,发动机机体与缸套之间的间隙被称为机体水套,所述机体水套包括机体水套上部(5)和机体水套下部(6),机体水套上部(5)和机体水套下部(6)之间设有间隔层,所述间隔层上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用于实现机体水套上部(5)和机体水套下部(6)之间的液体流通,所述发动机机体水套与发动机缸盖(9)之间设有串水孔(4);
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第一进水口(1),第一进水口(1)设置在机体水套上部(5)与副水腔(8)相邻的面上;第一进水口贯通副水腔(8)与机体水套上部(5);
第二进水口(2),第二进水口(2)设置在机体水套下部(6)与副水腔(8)相邻的面上;第二进水口贯通副水腔(8)与机体水套下部(6)
进入机体水套上部(5)的冷却液和进入机体水套下部(6)的冷却液完成冷却之后,通过串水孔(4)进入缸盖(9)。
所述第一进水口(1)横截面接大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横截面。
所述第一进水口(1)和第二进水口(2)一侧内壁面为倾斜状,倾斜角度预先设定。
所述副水腔进一步设置一个连接口(3),与串水孔(4)连通,用于使副水腔中冷却液直接通过串水孔(4)进入缸盖(9)。
一种发动机冷却方法,所述方法步骤为:
冷却液通过副水腔进水口(7)进入副水腔,从副水腔(8)的第一出水口流出,通过与第一出水口位置对应的第一进水口(1)进入机体水套上部(5);冷却液从副水腔(8)的第二出水口流出,通过与第二出水口位置对应的第二进水口(2)进入机体水套下部(6);
进入机体水套上部(5)的冷却液在机体水套上部(5)形成环流,对机体上部进行冷却;进入机体水套下部(6)的冷却液在机体水套下部(6)形成环流,对机体下部进行冷却;
进入机体水套上部(5)的冷却液完成冷却之后,通过串水孔(4)进入缸盖(9);
进入机体水套下部(6)的冷却液完成冷却之后,通过串水孔(4)进入缸盖(9)。
所述进入机体下部(6)的冷却液完成对机体下部(6)的冷却之后,通过串水孔(4)进入缸盖(9)具体为:
进入机体水套下部(6)的冷却液完成冷却后,通过机体水套上部(5)和机体水套下部(6)之间间隔层的透水孔进入机体水套上部(5),再从机体水套上部(5)通过串水孔(4)进入缸盖(9)。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副水腔(8)中的冷却液直接连接口(3)进入串水孔(4),通过串水孔(4)进入缸盖(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9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铁用铁轭片夹紧器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铁芯地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