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温器及其阀体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6768.6 | 申请日: | 2011-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3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裘浩明;尹斌;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F16K11/02;F16N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温 及其 阀体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调温器及其阀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补充润滑油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如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会导致汽车使用寿命大大折扣甚至会酿成车祸惨剧。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润滑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润滑油就会失去润滑性能。
润滑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是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油温度过高,从而失去润滑性能。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润滑油在进入待润滑的部件之前需通过调温器来调节其温度。现有技术的调温器与待润滑的部件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连接,由于快速接头与阀体是靠O形圈的方式密封,所以会存在泄漏的隐患。另外由于接头要加工螺纹,阀体也要加工螺纹,从而增加了成本。再者,阀体的螺纹在管子焊拉过程中,易导致变形,从而使得快速接头无法拧入阀体。且现有技术中,调温器内部热动力元件的热膨胀易导致热动力元件的第二弹性元件压缩以致使润滑剂通道被阻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调温器阀体的加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调温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调温器的阀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横截面大致呈十字的型材按照所述阀体的尺寸切割成阀体毛坯;所述型材的横截面在高度方向分为三段:宽度最大的中间段、分别位于中间段两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宽度相对中间段较小;所述第一段的高度≥10.5mm,所述第一段的宽度范围为:15.2mm~21mm,第二段的高度≥6mm;所述毛坯被切的侧面为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两侧分别与其第一段和第二段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三侧面和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邻且与第一侧面的第一段的相邻的侧面为第四侧面;在毛坯的第三侧面加工出两个快速接头: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的高度范围为:4mm~12mm。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a):将横截面大致呈十字的型材按照所述阀体的尺寸切割成阀体毛坯;
b):在毛坯/型材的第一侧面加工出为盲孔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最小壁厚为1.5mm;
c):在毛坯的第二侧面或第三侧面加工出为通孔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d):在毛坯的第二侧面分别加工出用于连通外部管道的第一焊接孔和第二焊接孔,所述焊接孔的最小壁厚为,其深度范围为:6mm~12mm;
e):在毛坯的第三侧面铣出两个圆柱形凸台;
f):在两个圆形凸台的中部位置分别加工出一个凹槽;
g):在两个凸台的凹槽中分别打出至少个用于安装卡簧的卡簧孔,所述卡簧孔的壁厚≥1mm;
h):在毛坯的第四侧面加工出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通孔;
上述步骤在保证步骤f在步骤e之后且步骤g在步骤f之后的前提下,步骤a)、b)、c)、d)、e)、f)、g)和h)间的次序可任意排布,所述步骤c)和d)中的一个流道对应一个焊接孔,且每个流道与其对应的焊接孔大致同轴。
所述每个快速接头上分别设有3个均匀分布的卡簧孔,所述卡簧孔的形状为腰型孔;
所述第一快速接头(300)和所述第二快速接头(301)上的六个卡簧孔分别以所述第一快速接头(300)和所述第二快速接头(301)的圆心连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快速接头(300)和所述第二快速接头(301)上的六个卡簧孔分别以所述第一快速接头(300)和所述第二快速接头(301)的圆心连线的中垂线为轴对称设置;
所述每个卡簧孔的最大位置偏移弧度为10°。
优选地,所述各焊接孔和与其对应的流道分别形成阶梯孔,所述焊接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流道的内径,所述焊接孔自身也为阶梯孔:包括接管部分和焊接部分,其连通流道的一端为内径较小的接管部分,所述焊接孔的焊接部分高度范围为:2mm~8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径小于所述中心孔的末端的内径,所述第二流道的局部与所述中心孔的末端相交,所述中心孔的底部靠近所述中心孔的侧壁的部分形成凸台状的环形肩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道的直径为E,所述第二流道的侧壁距离所述中心孔的底部的最大高度为D,其中D/E≥1/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6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