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达洛芬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8572.2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3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徐颖超;梅会群;何训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药源药物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7/50 | 分类号: | C07C57/50;C07C51/09;C07C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陈国军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达洛芬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达洛芬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如下结构式1所示的维达洛芬(vedaprofen)是化合物2-(4-环己基萘基)丙酸的通用药品名称。
维达洛芬属于2-芳基丙酸类化合物,是一种用于解热、镇痛的非甾类消炎药,主要应用于痛风、内分泌及代谢类疾病。该化合物有一个手性中心,因此有S(+)和R(-)一对对映异构体。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维达洛芬的S(+)和R(-)构型在对前列腺素(PGF2α)的抑制作用上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这两种构型都是优性异构体。维达洛芬的消旋体混合物已经被开发成为马类和犬科类兽药,目前在欧美已经被许可用于狗和马的治疗。因此,合成维达洛芬无需不对称合成或手性拆分,得到消旋体即可。
通过文献检索,其文献或专利报道的主要合成路线和方法有如下两种:
例如,美国专利US4218473公开了一种维达洛芬的制备方法,反应式如下:
以1-环己基萘(可以参照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4,126(12),3686-3687制备而得)为起始原料,首先与甲醛、浓盐酸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得到1-氯甲基-4-环己基萘;得到的氯甲基化中间体用氰化钠氰基化,再水解氰基得到中间体4-环己基-1-萘乙酸;得到的酸中间体用甲醇酯化成相应甲酯,再用碘甲烷在α位甲基化,得到2-(4-环己基萘基)丙酸甲酯;该甲酯通过碱性条件水解并用盐酸酸化得到维达洛芬。
该路线需用氰化钠和碘甲烷等剧毒管制品,大规模生产时极大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另外,这种方法路线较长,步骤较多,含6步反应,生产成本较高。
根据文献【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7,50(12),2787-2798和Tetrahedron,1995,51(46),12583-12590】,也可以得到一种维达洛芬的制备方法,反应式如下:
以1-环己基萘为起始原料,首先与乙酰氯进行氯乙酰化反应得到1-乙酰基-4-环己基萘;得到的乙酰化中间体经过硼氢化钠还原成醇、羟基氯化和氰化钠的氰基取代,得到2-(4-环己基萘基)丙氰;该丙氰中间体通过水解得到维达洛芬。
该路线的缺点仍然是需用氰化钠等剧毒管制品,反应危险性高、操作难度大,而且还需要5步反应。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化合物2-(4-环己基萘基)丙酸的新制备方法。该方法只有四步反应,步骤较短,所需原料都是常规原料,避免了剧毒品氰化钠或者氰化钾的使用。而且该路线所有步骤可以采用”一锅法”进行,且产品质量稳定,便于工业化生产。因此,该工艺易于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维达洛芬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环己基萘(即化合物2)与2-卤代丙酰化试剂进行付-克酰化反应,得到化合物3,其反应式如下:
B)化合物3用二元醇进行缩酮化保护,得到化合物4,其反应式如下:
C)化合物4在路易斯酸催化下进行芳基迁移重排,得到化合物5,其反应式如下:
D)化合物5经过水解,得到维达洛芬(即化合物1),其反应式如下:
其中,X为氟、氯、溴或碘,
各R独立地为氢、甲基或乙基,
n为0、1或2;
优选地,
X为氯或溴,
各R独立地为氢或甲基,
n为0或1。
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在所述步骤A)中:
所述2-卤代丙酰化试剂可以为2-氯丙酰氯、2-氯丙酸酐、2-溴丙酰氯或2-溴丙酸酐等;一般2-卤代丙酰化试剂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5∶1~1∶1,并优选1.1∶1。
反应使用Lewis酸作为催化剂,所述Lewis酸可为选自AlCl3、ZnCl2、BF3和TiCl4中的一种或多种,且Lewis酸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2∶1~1∶1,并优选1.2∶1。其反应机理为:Lewis酸与酰氯或酸酐结合,形成的羰基正离子可以与芳环上的碳负离子结合形成碳-碳键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药源药物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药源药物化学(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85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喷水且带有毛刷的清洗头
- 下一篇:中药保健枕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