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服务系统和基于用户服务系统的用户服务提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6768.8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8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傅宜生;冀乃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臧霁晨;王忠忠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服务 系统 基于 提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并且尤其涉及用户服务系统和基于用户服务系统的用户服务提供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业务分散,用户服务系统中的各个业务处理子系统分散,诸如,金融机构的持卡人服务平台,其导致持卡人无法使用方便、统一的途径获取持卡人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给持卡人(用户)带来很大不便。例如,多数银行分别建有信用卡和借记卡系统,持卡人要分别登陆不同的平台来获得最基本的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交易数据统计服务。
现有用户服务系统的系统结构有以下缺陷。
一方面,用户服务系统扩展性差,当新的用户服务涉及多个业务处理子系统的联动时,该新的用户服务涉及多个业务处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服务数据流向设计复杂,导致新的用户服务的开发周期较长。进一步,随着提供给用户服务的业务类型、范围、性质的增多和变化,各个业务处理子系统之间的拓扑更加复杂,导致整个用户服务系统架构混乱,最终将难以维护。
另一方面,用户服务系统资源利用率低,计算资源(例如,业务处理系统)和存储资源(例如,用户数据)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例如,计算资源难以动态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导致计算资源难以有效得到利用。
另一方面,用户服务系统的灵活性差,业务处理系统提供的服务是静态、不可重构。一个业务处理子系统只能固定地提供一种或几种服务,难以做到快速地切换用户服务。
另一方面,用户服务系统可靠性低,系统计算环境易遭到破坏,例如,存储资源的破坏将可能导致整个用户服务系统崩溃。
另一方面,用户服务系统可管理性差,业务处理子系统规模越大,用户服务的部署越困难。
因此,需要一种资源利用率较高、灵活性较大、可靠性较高、可管理性较好的用户服务系统和用户服务提供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公开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户服务系统,包括计算系统和终端,该计算系统包括用户信息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其中,终端被配置成向业务处理系统发送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从业务处理系统获取第一类用户信息,以及向业务处理系统分配第二类用户信息;业务处理系统被配置成处理服务请求并向用户发送服务响应。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业务处理系统被配置成在处理服务请求时向用户信息系统发送第一类用户信息。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在预定时间从业务处理系统主动获取第一类用户信息。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在业务处理系统处理服务请求时向业务处理系统分配第二类用户信息。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在在预定时间向业务处理系统分配第二类用户信息。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在业务处理系统处理服务请求时从业务处理系统获取服务请求定义,并且根据该服务请求定义向业务处理系统分配第二类用户信息;以及,业务处理系统被配置成根据被分配的第二类用户信息处理服务请求并向用户发送服务响应。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在预定时间从业务处理系统获取服务请求定义,并且根据该服务请求定义向业务处理系统分配第二类用户信息;以及,业务处理系统被配置成根据被分配的第二类用户信息处理服务请求并向用户发送服务响应。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业务处理系统包括两个或多个业务处理系统子系统,其中,第一业务处理子系统被配置成接收来自用户的第一服务请求;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从第一业务处理子系统获取第一类用户信息,以及向第二业务处理子系统分配第二类用户信息;第二业务处理子系统被配置成接收来自用户的第二服务请求,以及根据被分配的第二类用户信息处理服务请求。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在第一业务处理子系统处理第一服务请求时从第一业务处理子系统获取第一服务请求定义,并且根据该第一服务请求定义向第二业务处理子系统分配第二类用户信息。
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用户信息系统被配置成在预定时间从第一业务处理子系统获取第一服务请求定义,并且根据该第一服务请求定义向第二业务处理子系统分配第二类用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6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