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2-异丁基-5-(4-异丁基哌啶-1-羰基)苯基)丙酸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46745.7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3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饶子和;杨诚;李治国;张炜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211/46 | 分类号: | C07D211/46;A61K31/45;A61P19/0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房岭梅 |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丁基 哌啶 羰基 苯基 丙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制备3-(2-异丁基-5(4-异丁基哌啶-1-羰基)苯基)丙酸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使化合物
经过氧化反应生成式(II)化合物
步骤b:使式(II)化合物在100℃在二氯亚砜溶剂中发生酰化反应生成式(III)化合物
步骤c:使式(III)化合物在-10℃-0℃碱性环境下与4-羟基哌啶在溶剂中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式(IV)化合物
步骤d:使(IV)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1-溴-2-甲基丙烷反应生成式(V)化合物
步骤e:使式(V)化合物在强碱性条件下开环生成式(VI)化合物,
步骤f:使式(VI)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氢化生成式(VII)化合物,
步骤g:使式(VII)化合物在碱性性条件下与1-碘-2甲基丙烷反应生成式(V III)化合物,
步骤h:使式(V III)化合物在碱性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生成式(IX)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的氧化反应包括:使式(I)化合物在70℃-90℃下在溶剂中与酸混合至预定时间,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分批加入活化好的二氧化锰进行氧化反应,然后用弱氧化剂氧化得到式(II)化合物。其中所述溶剂为氯苯和二甲基亚砜,所述氧化剂为活化的二氧化锰或者高锰酸钾,所述的酸包括盐酸和浓硫酸,所述的弱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溶液,以及所述预定时间在20分钟至1小时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使式(II)化合物在100℃发生酰化反应包括,所述溶剂包括二氯亚砜或二氯甲烷,所述酰化催化剂选自1-羟基苯并三唑(HOBt)或者二甲氨基吡啶(DMA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使式(III)化合物在-10℃-0℃碱性环境下形成酰胺键化合物,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或者氯仿,所述缩合剂选自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或者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所述酰化催化剂选自1-羟基苯并三唑(HOBt)、二甲氨基吡啶(DMAP)、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或者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sulfo-NHS),所述碱选自4-甲基吗啡啉、三乙胺(TEA)或者二异丙基乙胺(DIEA)或者二甲基甲酰胺(DMF),以及所述时间在20分钟至1小时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d中,使(IV)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催化剂作用下与1-溴-2-甲基丙烷反应生成式(V)化合物,所述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或乙腈,所选催化剂包括碘化钾或四丁基溴化铵,所述碱性条件包括钠或者氢化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e中,使式(V)化合物在强碱性条件下开环生成式(VI)化合物,其中所述溶剂为甲醇,所述强碱性条件为甲醇钠,调节pH所用酸为盐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f中,使式(VI)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氢化生成式(VII)化合物,其中所用的酸为乙酸和甲酸钠,所用的还原剂为5%的钯碳或2.5%的钌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g中,使式(VII)化合物在碱性性条件下与1-碘-2甲基丙烷反应生成式(VIII)化合物,使(IV)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催化剂作用下与1-溴-2-甲基丙烷反应生成式(V)化合物,所述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或乙腈,所选催化剂包括碘化钾或四丁基溴化铵,所述碱性条件包括钠或者氢化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h中,使式(V III)化合物在碱性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生成式(IX)化合物,其中所用溶剂包括异丁基酮和甲醇,所用酸为浓硫酸,所用碱为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67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排气管加工工艺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