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压LDMOS器件的结构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2737.5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8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宁开明;董科;马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10 | 分类号: | H01L29/10;H01L29/78;H01L21/26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压 ldmos 器件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超高压LDMOS器件。
背景技术
LDMOS(laterally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是一种双扩散结构的功率器件。这项技术是在相同的源/漏区域注入两次,一次注入浓度较大的砷(As),另一次注入浓度较小的硼(B),注入之后再进行一个高温推进过程,由于硼扩散比砷快,所以在栅极边界下会沿着横向扩散更远,形成一个有浓度梯度的沟道(图1中的P阱),沟道的长度由这两次横向扩散的距离之差决定。为了增加击穿电压,在源区和漏区之间要设计一个漂移区。LDMOS中的漂移区是该类器件设计的关键。漂移区的杂质浓度比较低,因此,当LDMOS接高压时,漂移区由于是高阻,能够承受更高的电压,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
当前,先进的超高压N型LDMOS一般采用在N型深阱(DNW)里插入P型杂质,形成N型上、下双通道的方式来设计漏端的漂移区。上通道为器件导通状态电流通道(简称导电通道)。由于注入的P型埋层(P buried)中的B原子质量较小,很容易扩散到N型的通道中去,因此,导电通道的有效宽度较小,从而导致导电通道的电阻增大,漏电流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压LDMOS器件的结构,它可以降低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超高压LDMOS器件的结构,包括源端、漏端、栅极沟道和高压漂移区,其中,高压漂移区有一深阱,深阱中注入有反型层,反型层的杂质类型与深阱的杂质类型相反,在该反型层的上方另外还有一个碳注入层。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结构的超高压L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超高压LD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衬底上形成高压漂移区的深阱和源端的衬底阱;
2)通过光刻和离子注入工艺,在深阱中注入反型层;
3)通过光刻和离子注入工艺,在反型层上方形成碳注入层;
4)制作源极、漏极、栅极,完成LDMOS的制备。
所述步骤3)可以使用所述步骤2)的光刻掩膜板。
本发明通过在超高压LDMOS的上通道区增加一次碳注入,在不影响通道导电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了反型层中的杂质在漏端漂移区的扩散,从而增加了上通道的宽度,降低了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超高压N型LDMOS器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高压N型LDMOS器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工艺方法示意图。其中,(a)是在进行P型埋层注入时的LDMOS的断面结构;(b)是P型埋层注入后的断面结构;(c)是在进行碳注入时的LDMOS的断面结构;(d)是碳注入后的断面结构;(e)是去光刻胶后的断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有更具体的了解,现以超高压N型LDMOS器件为例,结合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本实施例的超高压LDMOS器件的断面结构如图2所示。与传统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LDMOS在P型埋层的上方,即上通道区,增加了一个碳注入层。这种新型结构的LDMOS的制备工艺如下:
步骤1,在P型衬底上形成漏端高压漂移区的N型深阱(DNW)。
DNW的离子注入的面密度为1E11~1E13/cm2,注入能量为20~300KeV。杂质注入后,在1200℃下,通氮气,推阱400~500分钟,
步骤2,在P型衬底上形成P阱,P阱的离子注入的面密度为1E11~1E13/cm2,注入能量为20~200KeV。
步骤3,通过光刻工艺,在高压漂移区的N型深阱中开出P型杂质注入区域。
步骤4,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向P型杂质注入区域注入P型杂质硼(B),形成P型埋层,如图3(a)、(b)所示。离子注入的面密度为1E11~1E13/cm2,注入能量为800~1400KeV。
步骤5,使用与P型埋层相同的掩膜板,通过光刻工艺,在P型埋层上方开出要进行碳注入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2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肖特基二极管
- 下一篇:带选择性浅槽通孔的LDMOS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