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2044.6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高国鸿;徐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三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馨 |
地址: | 1161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管材气密性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经常需要对管材进行气密性检测。气密性检测是指在给定确定管材密封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介质的情况下,允许介质泄露的极限量。
传统的对管材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方式是采用浸水或浸油,根据目测水中或油中的气泡量来确定管材是否泄露及泄露的程度。此种方式下所需检测装置结构简单,结果直观,但测试效率低,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会造成被测管材的潮湿生锈,杂质浸入等不良影响,测试后需对管材表面附着的水或油进行复杂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对管材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方式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支撑架(1),底部支撑架(2),仪表机构(3),触摸屏以及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中的顶部支撑架(1)又包括:第一前封堵气阀(11)、第二前封堵气阀(12)、第一夹紧机构(13)、第一步进机构(14)、第一上料架(15)、第一下料架(16)、第二上料架(17)、第二下料架(18);其中的底部支撑架(2)又包括:第一后封堵气阀(21)、第二后封堵气阀(22)、第二夹紧机构(23)、第二步进机构(24)、第三上料架(25)、第三下料架(26)、第四上料架(27)、第四下料架(28);
第一步进机构(14)又包括:步进支撑架(141)、步进气缸(142)、电磁阀(145)、第一位置传感器(146)、第二位置传感器(147),第二步进机构(24)与第一步进机构(14)的结构相同;
仪表机构(3)包括:置于对照管入气通路上的第一压力表(41)、置于被测管入气通路上的第二压力表(42)、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处的排气阀(43)、置于被测管入气口处的充气阀(44)、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和被测管入气口连接通路上的平衡阀(45)、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和被测管入气口连接通路上的差压表(46)。
本发明的气密性检测装置避免了浸水或浸油方式下,测试效率低、主观因素影响大的问题,不会造成被测管材的潮湿生锈,操作简便,实用新型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步进机构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仪表机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顶部支撑架1,底部支撑架2,仪表机构3,触摸屏(未示出)以及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未示出)。其中的顶部支撑架1又包括:第一前封堵气阀11、第二前封堵气阀12、第一夹紧机构13、第一步进机构14、第一上料架15、第一下料架16、第二上料架17、第二下料架18;其中的底部支撑架2又包括:第一后封堵气阀21、第二后封堵气阀22、第二夹紧机构23、第二步进机构24、第三上料架25、第三下料架26、第四上料架27、第四下料架28。
如图2所示,第一步进机构14又包括:步进支撑架141、步进气缸142、电磁阀145、第一位置传感器146、第二位置传感器147。第二步进机构24与第一步进机构14的结构相同,不赘述。
如图3所示,仪表机构3包括:置于对照管入气通路上的第一压力表41、置于被测管入气通路上的第二压力表42、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处的排气阀43、置于被测管入气口处的充气阀44、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和被测管入气口连接通路上的平衡阀45、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和被测管入气口连接通路上的差压表46。
第一前封堵气阀11和第一后封堵气阀21用于封堵对照管,第二前封堵气阀12和第二后封堵气阀22用于封堵被测管;第一夹紧机构13和第二夹紧机构23用于分别固定夹紧对照管和被测管;第一上料架15、第二上料架17、第三上料架25和第四上料架27用于存放检测前的对照管和被测管,第一下料架16、第二下料架18、第三下料架26、和第四下料架28用于存放检测后的对照管和被测管。
该气密性检测装置对被测管的气密性检测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三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三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2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