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2044.6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高国鸿;徐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三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馨 |
地址: | 1161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支撑架(1),底部支撑架(2),仪表机构(3),触摸屏以及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中的顶部支撑架(1)又包括:第一前封堵气阀(11)、第二前封堵气阀(12)、第一夹紧机构(13)、第一步进机构(14)、第一上料架(15)、第一下料架(16)、第二上料架(17)、第二下料架(18);其中的底部支撑架(2)又包括:第一后封堵气阀(21)、第二后封堵气阀(22)、第二夹紧机构(23)、第二步进机构(24)、第三上料架(25)、第三下料架(26)、第四上料架(27)、第四下料架(28);
第一步进机构(14)又包括:步进支撑架(141)、步进气缸(142)、电磁阀(145)、第一位置传感器(146)、第二位置传感器(147),第二步进机构(24)与第一步进机构(14)的结构相同;
仪表机构(3)包括:置于对照管入气通路上的第一压力表(41)、置于被测管入气通路上的第二压力表(42)、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处的排气阀(43)、置于被测管入气口处的充气阀(44)、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和被测管入气口连接通路上的平衡阀(45)、置于对照管排气口和被测管入气口连接通路上的差压表(4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前封堵气阀(11)和第一后封堵气阀(21)用于封堵对照管,第二前封堵气阀(12)和第二后封堵气阀(22)用于封堵被测管;第一夹紧机构(13)和第二夹紧机构(23)用于分别固定夹紧对照管和被测管;第一上料架(15)、第二上料架(17)、第三上料架(25)和第四上料架(27)用于存放检测前的对照管和被测管,第一下料架(16)、第二下料架(18)、第三下料架(26)、和第四下料架(28)用于存放检测后的对照管和被测管。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设定充气的压力值和差压值的允许范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用户的启动指令,控制步进气缸(142)上升下降一循环,被测管从第一上料架(15)、第二上料架(17)、第三上料架(25)和第四上料架(27)进入第一检测位,第一位置传感器(146)将第一检测位信号发送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同时该被测管的前一管从第一检测位进入第二检测位,第二位置传感器(147)将第二检测位信号发送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位信号和第二检测位信号确定第一检测位和第二检测同时有管时,控制第一夹紧机构(13)和第二夹紧机构夹紧,否则控制步进气缸(142)继续循环进管;
步骤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控制第一夹紧机构(13)和第二夹紧机构夹紧夹紧的同时,控制第一前封堵气阀(11)和第一后封堵气阀(21)封堵对照管,控制第二前封堵气阀(12)和第二后封堵气阀(22)封堵被测管;之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平衡阀(45)打开,控制充气阀(44)打开,控制排气阀(43)关闭,准备开始充气;充气的时候,第一压力表(41)和第二压力表(42)实时采集压力值并以模拟量的形式反馈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采集的压力值与内部存储的设定充气的压力值比较,当两者相等时,充气阀(44)关闭,充气停止;同时将采集的压力值显示在屏幕上;充气阀(44)关闭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平衡阀(45)打开预定时间后关闭,第一压力表(41)和第二压力表(42)反馈此时的压力值,并显示在触摸屏上;
步骤三:差压表(46)将采集的差压值反馈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数值在触摸屏上显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同时控制触摸屏显示时间与差压值的关系曲线图;之后在预设时间后,将差压值与设定差压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提示声光提示信号;检测完毕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平衡阀(45)打开,控制排气阀(43)打开,第一前封堵气阀(11)、第一后封堵气阀(21)、第二前封堵气阀(12)、第二后封堵气阀(22)在排气阀(43)打开后延时打开,排气完毕,重复步骤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三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三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20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