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籽饼粕的生物脱毒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41650.6 申请日: 2011-12-26
公开(公告)号: CN102488087A 公开(公告)日: 2012-06-13
发明(设计)人: 林元山;李海翔;吴永尧 申请(专利权)人: 林元山
主分类号: A23K1/14 分类号: A23K1/14;A23L1/01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茶籽饼粕 生物 脱毒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籽饼粕的微生物和酶相结合的生物脱毒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 占全国木本食用油料作物的80%以上。茶籽饼,又称茶粕,别名茶麸、茶枯,茶籽饼。呈紫褐色颗粒,是野山茶油果实榨油后剩下的残渣。茶籽经榨油后的饼粕中还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粗脂肪、可溶性糖和茶皂素等,可以再提取利用。我国油茶林面积约400万公顷, 是世界上油茶品种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采摘茶园面积约为100万公顷,我国近年来年产油茶茶籽约55万吨,油茶茶籽含油率为26%~39%,按机榨得油率70%计算,油茶饼粕年均产量约40万吨。我国油茶林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三省, 三省油茶茶籽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我国油茶茶籽粕和茶叶茶籽粕产量约为70万吨, 由此可见,我国潜在的可利用茶粕资源十分丰富。茶油茶饼粕一般含有7%的粗脂肪,14%~15%的粗蛋白质,33%的粗纤维,40%多的糖类,茶皂素约12%~18%,是潜在的可利用的茶籽残渣资源。因而,开发利用茶籽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茶籽主要采用传统的压榨法榨油工艺制油, 所生产的茶粕中茶皂素、单宁等抗营养因子含量过高,不适宜直接用于动物饲料的生产,大部分被用作清塘剂、肥料、燃料,少量用于茶皂素的提取。同时,因茶籽饼粕中含有10%~15%溶血性茶皂素,而茶皂素的存在使饲料味苦且辛辣,并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有很强的毒性,因此,限制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但是,如果茶粕去除了有毒物质茶皂素,其营养价值可与米糠媲美,且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可得到较高的菌体蛋白,不仅可以提高茶粕的利用价值,且可通过降解菌发酵使之成为一种较好的饲料资源。

目前对茶粕的研究报道,国内外大多专注于活性物质茶皂素的提取,而把茶粕发酵成饲料的报道较为少见。例如,专利KR20110090215 公开了一种具有确保清净性能佳、起泡好、对皮肤刺激性小、保湿效果好的液体洗涤剂组合物,其中包括5%~4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茶皂素,0.5%~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两性表面活性剂, 0.01%~10%乳酸和皂素, 剩余的为水量。专利WO2011113221公开了一种由70%~80%柠檬油精、2%~10%茶皂素、1%~10%卵磷脂、2%~10%柠檬醛和0.5%~1% 柠檬酸组成的洗涤剂,该洗涤剂不损坏汽车、涂料膜和家电玻璃。专利 CN1148598 公开了一种提取精制茶皂素的方法,得到98%以上的固体茶皂素。美国专利US6007822公开了一种包含山茶属植物三萜皂苷的动物饲料组合物在人类和动物中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菌和抗病毒活性,抗突变,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关于茶籽饼粕脱毒的报道更少,如黄良柏先生的 “脱毒茶粕残留茶皂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一文描述了一种茶籽饼粕脱毒的工艺,将脱脂茶粕浸提,固液分离,蒸发浓缩,喷雾干燥,分别获得饲料渣和茶皂素。该方法实质是提取茶皂素,附带性获得饲料渣,属于物理脱毒。由此看来,物理、化学溶剂浸出茶皂素法虽然可以将皂素降低,但将残渣用作饲料时,会导致大量营养成分流失,而且大大增加饲料成本。油茶籽壳中糠醛含量是所有农作物中最高的,约为19%,接近或超过现今用于制糠醛的如玉米芯(19.00%)、棉籽(17.50%)和稻谷壳(12.00%)等主要原料。因此,可以用油茶籽壳提取糠醛,油茶籽壳的糠醛理论产量约为47%。目前,在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等省已有企业利用油茶籽壳生产糠醛,其得率为3%~10%。此外,油茶籽壳中含有的30%左右的多缩戊糖,是制取木糖醇的理想原料。如果能将油茶籽壳生产出高纯度的木糖醇,是高效利用油茶籽壳的良好思路。总之,在动物饲料生产中科学合理地使用茶粕发酵产品有利于缓解我国饲料资源紧缺的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籽饼粕的生物脱毒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和能耗低、适应性强、易于批量生产、脱毒效果稳定,为微生物与酶学方法相结合的茶籽饼粕脱毒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征为“一种茶籽饼粕的生物脱毒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元山,未经林元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16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