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钾长石综合利用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0995.1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锦;廖元双;彭秋燕;刘俊场;付维琴;周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冶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C01F7/02;C04B7/24;C01D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0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石 综合利用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钾长石综合利用新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钾长石资源储量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安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四川、山西等23个省区,分布十分广泛。钾长石矿是含钾量较高、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非水溶性钾资源。
我国在综合利用钾长石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在化肥、陶瓷、白碳黑、分子筛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内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利用钾长石制钾肥的研究,先后进行了数十种工艺研究,综合起来可分为:高炉冶炼法、压热法、敞开浸取和封闭恒温法、热分解水浸法、热法制枸溶性钾、酸分解法、烧结法、低温分解法、微生物法等。上述方法各有其缺点,如产品碳酸钾质量不高、钾长石铝和硅资源利用率低、容易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等。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更有效利用钾长石中有用资源的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钾长石综合利用新工艺,该工艺主要回收钾长石中的钾、铝、硅,生产碳酸钾、氧化铝、白碳黑、水泥原料等产品,实现钾长石处理的价值最大化,产品市场最大化,能耗最小化。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钾长石综合利用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在钾长石中配入碳酸钾或碳酸钠进行一段烧结,烧结熟料磨细至一定粒度,用氢氧化钾和碳酸钾混合液进行浸出后过滤,所得滤液经碳分工艺回收氧化硅,滤渣作为二段烧结的原料;
(2)上一步骤所得滤渣配入一定粒度的石灰石及碳酸钾进行二段烧结,烧结熟料磨细至一定粒度,用氢氧化钾和碳酸钾混合液进行浸出后过滤,所得滤液加入一定量氧化钙进行加压脱硅处理,加压脱硅后溶液经碳分和过滤回收氢氧化铝,滤渣用于生产水泥;
一段烧结和二段烧结后,碳分、过滤后所得滤液经常规浓缩工艺回收碳酸钾。
所述步骤1)中的钾长石粒度为-160~-320目,碳酸钾的配入量按配好的混合料中碱比(K2O总+Na2O总)/(Al2O3总+Fe2O3总)为0.4~1.5进行计算,碳酸钠的配入量按摩尔比碳酸钠与碳酸钾的比例为0~4∶6计算,一段烧结温度为600~1000℃,烧结时间为20~60min。
所述步骤1)中,一段烧结熟料磨细至粒度为-80~-260目,用20~150g/L氢氧化钾和20~150g/L碳酸钾混合液进行浸出,浸出温度40~90℃,浸出时间20~60min,混合液与烧结熟料的液固比按液体体积(mL)与固体质量(g)之为2~5∶1。
所述步骤1)中,对滤液进行碳分的条件为40~90℃,终点pH值8~10;碳分时气体CO2浓度为20~50%(V/V)。
所述步骤2)中,一段烧结浸出滤渣磨细至-120~-320目作为二段烧结的原料,配入的石灰石粒度为-160~-320目,配入量按配好后的混合料中钙比(CaO(长石+石灰石)/SiO2(长石+石灰石))为1.9~2.1进行计算,碳酸钾的配入量按配好的混合料中碱比(K2O总+Na2O总)/(Al2O3总+Fe2O3总)为0.4~1.5计算,烧结温度为1200~1450℃,烧结时间为20~60min。
所述步骤2)中,二段烧结熟料磨细至-80~-260目,用20~150g/L氢氧化钾和20~150g/L碳酸钾混合液进行浸出,浸出温度40~90℃,浸出时间20~60min,混合液与烧结熟料的液固比按液体体积(mL)与固体质量(g)之为2~5∶1。
所述步骤2)中,熟料浸出后过滤所得滤液进行加压脱硅,加压脱硅条件为:脱硅温度140~200℃,脱硅时间20~60min,氧化钙添加量2~10g/L。
所述步骤2)中,加压脱硅后的溶液进行碳分提取氢氧化铝,碳分条件为:温度40~90℃,终点pH值8~10。碳分时气体CO2浓度为20~50%(V/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冶金研究院,未经昆明冶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0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