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26351.5 | 申请日: | 201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梁艳峰;黄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3;G02F1/136;H01L21/7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王婧荷 |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面板以及一种该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一般包括一液晶面板以及一背光模组,液晶面板通常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一彩色滤光基板以及位于该两者之间的液晶层。
液晶面板通常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圈围绕着该显示区的边框区,图1所示即为液晶面板一侧的边框区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彩色滤光基板1包括一基底11、设于该基底11上的多个彩色滤光单元(图中未示)以及一黑矩阵12,该黑矩阵12实际上在该显示区和该边框区内均有分布,位于该显示区内的黑矩阵主要是用于隔离不同颜色的出射光,而位于该边框区内的黑矩阵则主要是用于避免光线经由该边框区外漏至图1中的该彩色滤光基板1的上方。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则包括一基底21以及设于该基底21上的一些膜层结构(例如,位于该显示区内的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位于该边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22),并且该彩色滤光基板1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在该边框区内通过封框胶3相连。
随着窄边框(即较窄的边框区)越来越成为液晶面板的设计主流,要想将各种必要结构精密地设计进该边框区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出于设计需要,在目前的大部分液晶面板中,尤其是在窄边框的液晶面板中,该黑矩阵12的外缘相较于该基底11或该基底21的外缘而言都是向着该液晶面板的中心更加缩进的,例如在图1中,该黑矩阵12的左缘就要比该基底11或该基底21的左缘更加缩进)。同时,在该边框区内,在设于该基底21上的该些膜层结构中不可避免地会包括有金属结构,例如该公共电极线22,其通常都是利用用于形成该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的一金属层形成的。此时,参考图1中的箭头所示,当来自背光模组的光线从该基底21的下方进入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之后,便会不断地在该基底21的底面的上表面与该些公共电极线22的底面的下表面之间几乎毫无损耗地往复反射,并最终经由该基底11的未被该黑矩阵12遮挡的区域发生外漏,这就导致了所谓的边框漏光现象。
基于上述问题,业内提出了将黑矩阵12的外缘设计为与该基底11或该基底21的外缘对齐的解决方案,以利用该黑矩阵在该边框区内直接阻止那些往复反射的光线漏出该基底11。
然而,一方面,目前的黑矩阵一般均是由树脂制成的,而树脂材料本身存在着易吸水的问题,因此在液晶面板的长期使用中,树脂材料从环境中吸收的水分将易引起液晶面板中的金属结构的腐蚀,因此将该黑矩阵12设计得过长显然会进一步地加剧这种腐蚀风险,导致液晶面板的可靠性的降低。
另一方面,目前的树脂材质的黑矩阵的遮光效果与早期的铬材质的黑矩阵相比逊色不少,即使在设置有该黑矩阵12的区域中也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光线能够透过该黑矩阵12而外漏,因此单纯地依靠该黑矩阵12其实也是无法彻底地阻止边框漏光的。进一步地,当高亮度的背光模组越来越成为发展趋势时,背光模组的高亮度显然将进一步地加剧该边框漏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液晶面板边框漏光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将黑矩阵加长至其外缘与基底的外缘对齐的前提下极大地减少边框漏光的液晶面板以及一种该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液晶面板,其包括通过封框胶相连的一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一彩色滤光基板,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一基底、公共电极线和多个薄膜晶体管,该彩色滤光基板包括一黑矩阵,该液晶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围绕该显示区的边框区,其特点在于,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还包括一具有吸光性质的吸光层,该吸光层位于该边框区内、并位于该基底与该边框区内最接近该基底的金属结构之间。
当在该边框区内、并在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基底与该边框区内最接近该基底的金属结构之间设计有该吸光层时,在该基底的底面的上表面与该金属结构的底面的下表面之间往复反射的光线便会一次又一次地传输穿过该吸光层,而每一次穿过该吸光层之后,该光线的强度均会发生一次衰减,由此,当该光线最终从该彩色滤光基板的基底的未被该黑矩阵遮挡的区域处外漏时,其强度已经变得极低,对使用者而言这种强度的漏光已经极不明显,由此便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液晶面板的边框漏光的问题。
较佳地,该吸光层的外缘与该基底的外缘对齐、该吸光层的内缘比该黑矩阵的外缘更接近该液晶面板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6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记中心点提取方法、装置及图像处理系统
- 下一篇:交流母排夹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