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监控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4400.1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4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谢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监控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监控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用于公交车道管理的车辆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视频智能交通监控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它可以辅助交通部门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在现代交通管理系统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对违规车辆进行监控,并根据违法程度进行处罚,以达到规范驾驶者合法行驶的目的。传统的监控依靠人的观察来对违规车辆进行监控,无法达到全天候及时监控的目的。基于视频的智能交通监控将智能识别技术引入到交通监控中,可以自动、准确并且连续的对交通场景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交通违法行为。
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公交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废气排放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许多城市都为公交车辆划定了专用的行驶车道,只允许公交车辆进入并行驶,其目的是减少公交车道拥堵的可能性,提高公交车辆行驶的速度,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但是非法进入公交车辆行驶的情况常有发生,一些非公交车辆为了提高行驶速度,经常会进入非公交车道,占用宝贵的公交车道资源。传统的运动目标检测和跟踪的方法能够提取出车辆的位置和大小信息,但是由于遮挡,阴影以及监控角度的因素,很难对非法进行公交车辆进行检测。这样就导致无法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罚,非法占用公交车道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定和高度信息的非法进入公交车道的自动识别系统,能够根据高度信息来判断进入公交车道的车辆是否是公交 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监控方法及系统。
一种车辆监控方法,用于对进入公交车道的非公交车辆进行监测和识别,该方法包括:
采集监控场景的视频图像;
对监控场景的视频图像进行标定;
监控场景中的图像信息进行运动分析,检测车辆;
检测到车辆时,提取出该车辆的顶部和底部信息并根据该车辆的顶部和底部信息计算该车辆的高度;
提取监控场景中的公交车道的车道线,确定视频图像中的公交车道区域;
当检测到进入公交车道区域的车辆的高度小于设定阈值时,判定该车辆为非公交车辆
一种车辆监控系统,用于对进入公交车道的非公交车辆进行监测和识别,该车辆监控系统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监控场景的视频图像;
标定模块,对图像采集模块所采集的监控场景的图像参数进行标定;
运动检测和跟踪模块,对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监控场景中的图像信息进行运动分析,将监控场景中的车辆检测出来,并进行跟踪;
车辆计算模块,在运动检测和跟踪模块检测到车辆时,提取出该车辆的顶部和底部信息并根据该车辆的顶部和底部信息计算该车辆的高度;
公交车道提取模块,提取监控场景中的公交车道的车道线,确定视频图像中的公交车道区域;及
车牌识别模块,在发现公交车道区域内有车辆的高度小于设定阈值时,判定该车辆是违法进入公交车道的非公交车辆。
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对进入公交车道的非公交车辆进行监控,便于对非公交 车辆进入公交车道的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检测跟踪和单视图标定的非法进入公交专用车道的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将非法进入公交车道的汽车实时检测并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监控摄像头对公交车道进行监控,运动检测和跟踪模块可以从视频中检测出车辆的位置和大小,如果车辆进入了公交车道,那么就判断车辆的高度。高度可以根据标定模块的标定参数来计算,在监控前利用视频中的几何信息来对监控摄像头进行了标定,标定后只要知道了车辆的顶部和底部信息就可以计算出车辆的高度,根据车头和车尾后的距离可以计算出车辆的长度。一般说来公交车要比其它的非公交车辆高和长出许多,根据这个信息就可以将非公交车辆检测出来。一旦检测出违规车辆,就对车辆进行拍摄,然后根据车牌识别将违规车辆的车牌识别出来,输入违规记录模块。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标定模块、运动检测和跟踪模块、车辆高度计算模块、公交车道提取模块、车牌识别模块及违规记录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4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人脑记忆特点的手机浏览器辅助搜索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