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垫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08579.1 | 申请日: | 201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7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潜力;王昱权;冯辰;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H05B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旋转轴,该旋转轴为一柱体,且具有一旋转轴心;
提供一柔性基底,在所述柔性基底表面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将所述柔性基底设置于所述旋转轴表面,使所述柔性基底设置有电极的表面远离所述旋转轴;
提供一碳纳米管阵列,从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一碳纳米管膜,并将所述碳纳米管膜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
旋转所述旋转轴,所述碳纳米管膜连续地从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出并缠绕于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从而在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形成一碳纳米管层;以及
将所述柔性基底及碳纳米管层沿平行于旋转轴轴心的直线断开,从而形成所述加热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碳纳米管膜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后,该碳纳米管膜与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中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在60°~90°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夹角在85°~90°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转动的线速度为5m/s~15m/s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柔性基底设置于所述旋转轴时,使该电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柔性基底及碳纳米管层沿平行于旋转轴轴心的直线断开的方法为机械切割法或激光烧蚀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沿任意两个电极之间平行于旋转轴轴心的直线将所述柔性基底及碳纳米管层断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旋转轴的一侧平行设置一滚轴,该滚轴在将所述碳纳米管膜缠绕于所述柔性基底表面从而在形成所述碳纳米管层的过程中,挤压所述碳纳米管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的材料选自硅橡胶、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和无纺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提供一第二柔性基底,并将所述第二柔性基底覆盖在所述碳纳米管层的表面,使该碳纳米管层夹持在两个柔性基底之间。
11.一种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旋转轴,该旋转轴为一柱体,且具有一旋转轴心;
提供一柔性基底,将所述柔性基底设置于所述旋转轴;
提供一碳纳米管阵列,从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一碳纳米管膜,并将所述碳纳米管膜固定于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
旋转所述旋转轴,将所述碳纳米管膜缠绕于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从而在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形成一碳纳米管层;
将所述柔性基底及碳纳米管层沿平行于旋转轴的轴线断开;以及
在所述碳纳米管层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电极。
12.一种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旋转轴,该旋转轴为一柱体,且具有一旋转轴心;
提供一碳纳米管阵列,从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一碳纳米管膜,并将所述碳纳米管膜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表面;
旋转所述旋转轴,将所述碳纳米管膜缠绕于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从而在所述旋转轴的表面形成一碳纳米管层;
将所述碳纳米管层沿平行于旋转轴轴心的直线断开并与所述旋转轴脱离;以及
在所述碳纳米管层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电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将所述碳纳米管层铺设于一柔性基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碳纳米管膜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之前,在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预先形成一包覆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微孔,该微孔的直径可以为100微米~1毫米,相邻的微孔之间的间距为10微米~100微米,该微孔的深度为1微米~1毫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热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微孔,所述微孔的直径和间距的比值大于等于5:1,且所述微孔的间距小于等于1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85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放式水浴盆栽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LED补光室内循环生态种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