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节细胞微管动态新机制的发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7801.6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田怀泽;李素云;田华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天健康科技研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48 | 分类号: | C12Q1/48;C12Q1/02;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细胞 微管 动态 机制 发现 | ||
本发明首次发现了UNC-51的激酶活性能够直接地磷酸化微管蛋白并解聚细胞微管成为粒状构造和运输粒状构造微管到细胞质基质。UNC-51是第一个既磷酸化微管蛋白也直接地以其激酶活性影响微管构造和分布的激酶。其关键发现为:
1.在试管内和在活体内的生化实验中,UNC-51的激酶活性直接地磷酸化α-,β-的丝氨酸,UNC-51结合α-,β-微管蛋白,无激酶活性的UNC-51突变体(K39M)不能磷酸化α-,β-微管蛋白。
2.UNC-51的激酶活性解聚细胞微管成为粒状构造并使粒状构造微管分布到细胞质基质,UNC-51也能诱导HeLa细胞成为分叉神经似的细胞,无激酶活性的UNC-51突变体(K39M)蛋白和微管在细胞核周围形成积聚体构造物,不能诱导HeLa细胞成为分叉神经似的细胞。
纤维状微管+UNC-51+GTP(ATP)→磷酸化粒状微管+GDP(ADP)
3.上记二项要求的技术原理在生命科学,脑科学,肿瘤科学,计算机科学,宇宙科学,交通科学,医学,药学和制药学,中药科学,各种疾病的治疗法,医疗技术以及所有其他方面的应用和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天健康科技研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彩虹天健康科技研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8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