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锥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3319.5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宋满祥;潘宁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00 | 分类号: | F02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涡轮 发动机 进气锥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锥固定结构,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进气锥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压气机进气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前方空气通过进气锥的导向后进入压气机内。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锥传统的安装和固定方法如图1所示,进气锥为分体式结构,由进气锥前段1、进气锥中段2、进气锥后段3组成,进气锥各段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锥形筒,最后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压气机盘4上。如上所述,传统固定结构将进气锥分为几段安装,而且固定螺钉数量较多,装配时工作量大,并且进气锥上的螺钉安装孔会对气动性能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锥固定结构,可以更方便的固定进气锥,有效的减轻进气锥拆装时的工作量;同时消除了传统固定结构进气锥上的螺钉安装孔对发动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进气锥锥体5、进气锥联接环6、固定螺钉7、进气锥定位销钉8、弹簧9、波纹弹簧10以及压气机盘固定翻边11,该压气机盘固定翻边上设有固定边销钉孔12,其结构如图2、图3所示。
其中,所述的进气锥联接环6上设有固定环槽61及螺孔。
其中,所述的压气机盘固定翻边为一圆盘状结构,沿圆周设有可卡置入固定环槽61内的凸齿,该凸齿上设有固定边销钉孔12。
进气锥联接环6通过螺孔及固定螺钉7固定在进气锥锥体5上,进气锥定位销钉8由弹簧9固定在进气锥锥体5上。压气机盘固定翻边11由进气锥联接环6上的缺口处旋入固定环槽61内,并由设置于固定环槽61内的波纹弹簧10压紧。进气锥定位销钉8插入固定边销钉孔12中。
其中,所述的压气机固定翻边与压气机盘为一体式结构。
本发明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锥固定结构,其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工艺容易实施。
2、安装拆卸方便,减轻拆装工作量。
3、进气锥锥体为一整体结构件,避免了锥体分段安装造成的气动损失,同时减少了结构件数量及结构重量。
4、通过进气锥联接环与压气机盘固定翻边相配合进行进气锥的轴向固定,通过销钉与压气机盘上销钉孔的配合进行进气锥的周向定位。5、压气机盘固定翻边为本发明所特制的一个部件。固定翻边可以单独加工制造后用螺钉固定到压气机盘上,也可以将压气机盘固定翻边与压气机盘制成一体的。推荐将固定翻边与压气机盘制成一体的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锥固定结构;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进气锥组件的结构图;
图3所示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进气锥连接环的结构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压气机盘翻边的结构图(固定翻边与压气机盘制成一体式结构);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进气锥固定结构图;
图7所示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1、进气锥前段 2、进气锥中段 3、进气锥后段 4、压气机盘5、进气锥锥体 6、进气锥联接环 61、固定环槽7、固定螺钉 8、进气锥定位销钉 9、弹簧10、波纹弹簧 11、压气机盘固定翻边 12、固定边销钉孔
具体实现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进气锥固定结构,该结构包括进气锥锥体5、进气锥联接环6、固定螺钉7、进气锥定位销钉8、弹簧9、波纹弹簧10以及压气机盘固定翻边11,该压气机盘固定翻边上设有固定边销钉孔12,其结构如图2、图3所示。
如图4所示,进气锥联接环6上设有固定环槽61及螺孔。
其中,所述的压气机盘固定翻边为一圆盘状结构,沿圆周设有可卡置入固定环槽61内的凸齿,该凸齿上设有固定边销钉孔12。如图5所示,压气机固定翻边与压气机盘为一体式结构。
进气锥联接环6通过螺孔及固定螺钉7固定在进气锥锥体5上,进气锥定位销钉8由弹簧9固定在进气锥锥体5上。压气机盘固定翻边11由进气锥联接环6上的缺口处旋入固定环槽61内,并由设置于固定环槽61内的波纹弹簧10压紧。进气锥定位销钉8插入固定边销钉孔12中,如图6、7所示,拆卸过程与安装过程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3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模块独立水冷式汽车尾气热电转换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胶带引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