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合成气制备高碳醇的铜基纳米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94867.6 | 申请日: | 201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予罕;肖康;钟良枢;房克功;林明桂;鲍正洪;齐行振;孙志强;刘斌;王东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3/745 | 分类号: | B01J23/745;B01J23/75;B01J23/755;B01J23/89;C07C31/04;C07C31/02;C07C31/125;C07C29/156;C07C29/15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高月红 |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合成气 制备 高碳醇 纳米 催化剂 及其 制法 应用 | ||
1.一种用于合成气制备高碳醇的铜基纳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是一种铜基多金属纳米催化剂,由铜和至少一种费托组元组成,其中,所述费托组元选自钌、铁、钴以及镍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基纳米催化剂的粒径为0.5~300nm;所述铜与费托组元的摩尔比为0.01~1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基纳米催化剂的粒径为2~100nm;所述铜与费托组元的摩尔比为0.1~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合成气制备高碳醇的铜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自置换反应法、分步还原法、同时还原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进行制备;
其中,所述置换反应法,按如下的IA或IB进行操作:
IA、将铜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以还原剂还原,得到铜纳米颗粒;向所得铜纳米颗粒分散液中加入费托组元Ru盐溶液,与Cu纳米颗粒进行置换反应,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固体物质以水、低分子醇或丙酮洗涤,除去洗涤溶剂后,干燥,即得CuR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
IB、将含Fe、Co以及Ni中的至少一种费托组元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以还原剂还原,得到费托组元纳米颗粒;向所得费托组元纳米颗粒分散液中加入铜盐溶液,与费托组元纳米颗粒进行置换反应,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或磁分离,固体物质以水、低分子醇或丙酮洗涤,除去洗涤溶剂后,干燥,即得铜基多金属纳米催化剂;
所述分步还原法,按如下的IIA、IIB、IIC或IID进行操作:
IIA、将铜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以还原剂还原,得到铜纳米颗粒;向所得铜纳米颗粒分散液中加入还原剂,然后滴入费托组元盐溶液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完成后离心分离或磁分离,固体物质以水、低分子醇或丙酮洗涤,除去洗涤溶剂后,干燥,即得铜基多金属纳米催化剂;
IIB、将铜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以还原剂还原,得到铜纳米颗粒;向所得铜纳米颗粒分散液中加入费托组元盐溶液,然后滴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完成后离心分离或磁分离,固体物质以水、低分子醇或丙酮洗涤,除去洗涤溶剂后,干燥,即得铜基多金属纳米催化剂;
IIC、将费托组元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以还原剂还原,得到费托组元纳米颗粒;向所得费托组元纳米颗粒分散液中加入还原剂,然后滴入铜盐溶液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完成后离心分离或磁分离,固体物质以水、低分子醇或丙酮洗涤,除去洗涤溶剂后,干燥,即得铜基多金属纳米催化剂;
IID、将费托组元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以还原剂还原,得到费托组元纳米颗粒;向所得费托组元纳米颗粒分散液中加入铜盐溶液,然后滴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完成后离心分离或磁分离,固体物质以水、低分子醇或丙酮洗涤,除去洗涤溶剂后,干燥,即得铜基多金属纳米催化剂;
所述同时还原法,步骤包括:将铜盐与费托组元盐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以还原剂还原;还原完成后离心分离或磁分离,固体物质以水、低分子醇或丙酮洗涤,除去洗涤溶剂后,干燥,即得铜基多金属纳米催化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所用铜盐选自下列八中铜盐中的至少一种:氯化亚铜、无水氯化铜、二水氯化铜、硝酸铜、无水硫酸铜、五水硫酸铜、醋酸铜及乙酰丙酮铜;
所述铜盐浓度按Cu+和Cu2+总浓度计为0.001~10mol/L。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浓度按Cu+和Cu2+总浓度计为0.05~0.5mol/L。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所用铜盐及费托组元盐的溶剂选自水、有机溶剂或其混合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86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